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符号论(符號論)

拼音 fú hào lùn

注音 ㄈㄨˊ ㄏㄠˋ ㄌㄨㄣˋ

符号论 词语解释

解释
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的感觉、观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仅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论。
© 汉典

符号论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符号论

  • 符号论亦称“象形文字论”。唯心主义流派之一。以19世纪德国自然科学家赫尔姆霍茨为主要代表。这一流派认为,人的感觉、映象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一些同客观实在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赫尔姆霍茨说:“我曾把感觉叫做外部现象的符号,并且我否认感觉和它们所代表的物之间有任何的相似之处。”俄国的普列汉诺夫也曾说:“我们的感觉是把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的象形文字。”符号论者把感觉、映象只看作是物的符号,而与物毫无相似的地方,否定感觉、映象的客观物质基础,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可知论,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坑。与此相反,唯物主义反映论把感觉、印象看作是客观实在的反映、映象和模写,虽然和被反映、被模写的东西不能完全符合,但毕竟是客观实在的,是以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列宁指出:“承认理论是模写,是客观实在的近似的复写,这就是唯物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1页)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佛道
      2. 拂臣
      3. 福州戏
      4. 浮法玻璃
      5. 服辞
      6. 扶风绛帐
      7. 灵宪
      8. 咨論
      9. 夸論
      10. 却論
    相关词语
      1. 符应
      2. 符袋
      3. 符实
      4. 符醮
      5. 符台
      6. 符旨
      7. 卫符
      8. 吉符
      9. 黑心符
      10. 哲符
      11. 三珠符
      12. 武符
      13. 论伦
      14. 论判
      15. 论交
      16. 论才
      17. 论驳
      18. 论刑
      19. 虚论
      20. 因明论
      21. 专论
      22. 格杀勿论
      23. 纵论
      24. 会论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