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bēi

ㄅㄟ

部首 石

部外 8

总笔画 13

𥓓 𪿨 碑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891

左右结构

132513251131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drtf

mrhwj

gned

16640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部首 石 部外 8总笔画 13

基本区 7891笔顺 1325132511312

常 通 标

碑 基本解释

● 碑

bēi ㄅㄟˉ


  1.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丰~。墓~。口~。~文。~碣。~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拓(tà )。~帖。~林。里程~(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

英语 stone tablet; gravestone

法语 monument,stèle

【漢典】

碑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碑 bēi

名

(1)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2) 竖石 [upright stone]

碑,竖石也。——《说文》

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

(3)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stone tablet]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释名·释典艺》

有碑仆道。——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有碑载其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楔形碑;碑文;碑记;石碑;丰碑;界碑;路碑;墓碑;里程碑

(5) 碑文,文体的一种 [inscription]。如:碑拓(碑刻的拓本)

常用词组


碑额碑记碑碣碑刻碑林碑铭碑帖碑亭碑文碑志碑座,碑座儿
【漢典】

碑 國語辭典

碑ㄅㄟbēi
名
  1. 豎起來的大石塊或木柱。古代用來觀測日影、拴綁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說文解字·石部》:「碑,豎石也。」清·段玉裁·注:「《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2. 刻上文字或圖案的石塊,豎立起來作為標誌,或紀念之用。如:「界碑」、「里程碑」、「紀念碑」。

  3. 文體名。刻在石上的文詞,用以頌揚功德,或記載死者的行誼等。如:「北魏嵩高靈廟碑」、「東魏敬史君碑」。

  4. 碑刻的書法資料。指將碑的正面(碑陽)​、背面(碑陰)​、兩旁(碑側)​、上頭(碑額)​、下座(碑趺)​上面的文字搨摹下來,以供書法臨寫。如:「禮器碑」、「曹全碑」、「北魏張猛龍碑」。

【漢典】
【午集下】【石】 碑·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碑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 碑·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陂。【說文】豎石也。【禮·祭義】君牽牲,旣入廟門,麗於碑。【疏】君牽牲,入廟門,繫著中庭碑也。𨻰用之曰:公食大夫禮,庶羞𨻰於碑內,庭實𨻰於碑外。燕禮聘禮皆云:賔自碑內聽命。

又士昏禮,賔入廟門鄕飲酒,賔入庠門鄕射,賔入序門,皆有當碑揖,則諸侯大夫士之宮皆有碑。鄭氏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隂陽。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又【檀弓】公室視豐碑。【註】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

又【釋名】碑,被也。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

又【徐鉉曰】古宗廟立碑,以繫牲耳。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

又劉熙言,葬時所設者,蓋今神道碑也。

又【初學記】碑,以悲往事也。今宮室廟屋墓隧之碣,鐫文於石皆曰碑。

【漢典】
【卷九】【石】

碑 《说文解字》

【卷九】【石】
《說文解字》

豎石也。从石卑聲。府眉切

《說文解字注》

(碑)豎石也。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檀弓。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注曰。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豎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天子六繂四碑。前後各重鹿盧也。諸矦四繂二碑。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無碑。按此檀弓注卽聘禮注所謂窆用木也。非石而亦曰碑、假借之偁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後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始皇本紀。上鄒嶧山立石。上泰山立石。下皆云刻所立石。其書法之詳也。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豎石者、碑之本義。宮廟識日影者是。从石。卑聲。府眉切。當依廣韵彼爲切。十六部。

【漢典】

碑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ei˥ 唐代读音 *byɛ日语读音 TATEISHI ISHIBUMI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 비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bi1 [客英字典] bi1 [沙头角腔] bi1 [梅县腔] bi1 [陆丰腔] bi1 [东莞腔] bi1 [海陆腔] bi1 [宝安腔] b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粤语 bei1潮州话 bi1

近代音 幫母 齊微韻 平聲陰 杯小空;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齊部 ;王力系统:幫母 支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碑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碑」 說文‧石部「碑」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𥓓
𪿨
碑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背(bei1)
    2. 䥯(bei1)
    3. 諀(bei1)
    4. 柸(bei1)
    5. 陂(bei1)
    6. 箄(bei1)
    7. 椑(bei1)
    8. 揹(bei1)
    9. 䎬(bei1)
    10. 䎱(bei1)
    11. 棓(bei1)
    12. 悲(bei1)
同部首
    1. 矿
    2. 礉
    3. 礀
    4. 砏
    5. 䃯
    6. 碜
    7. 䂷
    8. 矾
    9. 硗
    10. 硱
    11. 砩
    12. 磶
同笔画
    1. 嗂
    2. 楻
    3. 鳨
    4. 䭵
    5. 銏
    6. 楑
    7. 嗇
    8. 裯
    9. 嗉
    10. 毂
    11. 煤
    12. 搲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