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盗钟掩耳(盜鐘掩耳)

拼音 dào zhōng yǎn ěr

注音 ㄉㄠˋ ㄓㄨㄥ ㄧㄢˇ ㄦˇ

盗钟掩耳 词语解释

解释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盗钟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国语辞典
盗钟掩耳dào zhōng yǎn ěrㄉㄠˋ ㄓㄨㄥ ㄧㄢˇ ㄦˇ
  1. 有人得到一口钟,想要背走,但因巨大无法背负,想击毁它,但撞击时有钟声,恐怕他人听到声音来抢夺,于是掩上耳朵。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比喻自欺欺人。《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也作「盗铃掩耳」、「窃铃掩耳」、「塞耳盗钟」、「塞耳偷铃」、「掩耳盗铃」、「掩耳盗钟」、「掩耳偷铃」。

© 汉典

盗钟掩耳 成语解释

盗钟掩耳

【解释】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汉典

盗钟掩耳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盗钟掩耳

  • 盗钟掩耳,拼音是dào zhōng yǎn ěr,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自欺欺人。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盗锺掩耳
      2. 盗锺掩耳
      3. 稻尾
      4. 倒流儿
      5. 道高魔重
      6. 悼悔
      7. 倒裳索领
      8. 道慧
      9. 布鲁塞尔
      10. 遐迩
      11. 蜜饵
      12. 缨毦
      13. 服珥
      14. 政尔
    相关词语
      1. 盗玉窃钩
      2. 盗具
      3. 盗金
      4. 盗窟
      5. 盗簒
      6. 盗赃
      7. 海盗
      8. 突盗
      9. 緑林大盗
      10. 豪盗
      11. 攘盗
      12. 赃盗
      13. 耳朵帽
      14. 耳括子
      15. 耳聒子
      16. 耳廓
      17. 耳屋
      18. 耳视目听
      19. 地耳
      20. 如雷灌耳
      21. 沥耳
      22. 积甲齐熊耳
      23. 穿耳
      24. 挠腮撧耳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