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熹平石經(熹平石经)

拼音 xī píng shí jīng

注音 ㄒㄧ ㄆㄧㄥˊ ㄕˊ ㄐㄧㄥ

熹平石經 词语解释

解释
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
国语辞典
熹平石经xī píng shí jīngㄒㄧ ㄆㄧㄥˊ ㄕˊ ㄐㄧㄥ
  1.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据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经文字所刻的碑石经文。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石经。后亡失殆尽,近世续有残石出土。以汉隶写成,用笔冲和,结体方整,应规入矩,波磔不夸张,为当时国定标准字体。

英语 Xiping steles, calligraphic work on carved stele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AD)​

© 汉典

熹平石經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熹平石经 (东汉太学石经)

  • 《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太学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墙村)。
  • 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
  • 太学就是当时的国立大学,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 熹平石经后因战乱毁坏。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历代总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共四十六石,残石主要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491字),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24字)、及北京图书馆。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稀有元素
      2. 昔得蘭群島
      3. 西歸
      4. 醯甕
      5. 訢載
      6. 嬉耍
      7. 麟旌
      8. 淚晶
      9. 張眼露睛
      10. 融晶
      11. 青莖
      12. 回靑
    相关词语
      1. 熹合
      2. 熹爛
      3. 熹炭
      4. 熹微
      5. 熹平
      6. 熹娛
      7. 赫熹
      8. 自熹
      9. 福熹
      10. 微熹
      11. 朱熹
      12. 經貿
      13. 經說
      14. 經濟恐慌
      15. 經濟成長率
      16. 經義考
      17. 經濟人權
      18. 武經
      19. 古經
      20. 易筋經
      21. 蠻攀五經
      22. 念經
      23. 道德真經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