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潼关(潼關)

拼音 tóng guān

注音 ㄊㄨㄥˊ ㄍㄨㄢ

潼关 词语解释

解释
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
国语辞典
潼关tóng guān ㄊㄨㄥˊ ㄍㄨㄢ
  1. 地名。在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地当黄河之曲,据崤函之固,扼秦、晋、豫三省要冲,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汉典

潼关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潼关 (地理名词)

  •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铜官
      2. 桐棺
      3. 童观
      4. 童冠
      5. 同棺
      6. 铜关
      7. 痛癏
      8. 同贯
      9. 恫瘝
      10. 通管
      11. 痌瘝
      12. 通观
      13. 同爨
      14. 铜陵
      15. 童妙
      16. 同心竭力
      17. 铜堤
      18. 同志
      19. 通替棺
      20. 禅观
      21. 免冠
      22. 凭轼旁观
      23. 上清观
      24. 可观
    相关词语
      1. 潼函
      2. 潼华
      3. 潼潼
      4. 潼溶
      5. 潼激
      6. 潼滃
      7. 马潼
      8. 崤潼
      9. 关紧
      10. 关覆
      11. 关灸
      12. 关国
      13. 关期
      14. 关索
      15. 通关
      16. 掩关
      17. 讨关
      18. 海关
      19. 代议机关
      20. 近关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