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zhēn

ㄓㄣ

部首 氵

部外 12

总笔画 15

溱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F67

左右结构

4414325243125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ulj

ecwa

vulk

38166

拼音 zhēn

注音 ㄓㄣ

部首 氵 部外 12总笔画 15

基本区 6F67笔顺 441432524312511

潧 基本解释

● 潧

zhēn ㄓㄣˉ


  1. 同“溱”,古河名。
【漢典】
【巳集上】【水】 潧·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潧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潧·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側詵切【集韻】緇詵切,𠀤音臻。水名。【水經注】潧水,出鄭國西北平地。○按《詩》與《國語》本作溱。

又【集韻】咨騰切,音增。義同。

【漢典】
【卷十一】【水】

潧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鄭國。从水曾聲。《詩》曰:“潧與洧,方渙渙兮。”側詵切

《說文解字注》

(潧)潧水。出鄭國。鄭國謂周之鄭國、卽漢之新鄭也。鄭語曰。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溱洧。水經曰。潧水、出鄭縣西北平地。酈云。出鄶城西北雞絡隖下。東南流、左合𣸢水。又南、左會承雲山水。又東南、逕鄶城西。謂之桺泉水。又南、注於洧。世亦謂之爲鄶水也。今溱水在河南開封府密縣。東北流經新鄭縣西北。南流合洧水爲雙泊河。而洧盛溱涸矣。从水。曾聲。側詵切。十二部。按曾聲則在六部。而經傳皆作溱。秦聲。鄭風騫裳涉溱、與豈無他人爲韵。學者疑之。玉裁謂說文、水經皆云潧水在鄭。溱水出桂陽。葢二字古分別如是。後來因鄭風異部合韵。遂形聲俱變之耳。詩曰。潧與洧、方汍汍兮。汍音丸藥之丸。各本作渙渙。今正。此鄭風文也。今毛詩作渙渙。春水盛也。釋文曰。韓詩作洹洹。音丸。說文作汎。音父弓反。按作汎父弓反、音義俱非。葢汍汍之誤。汍汍與洹洹同。漢志又作灌灌。亦當讀汍汍。皆水盛沄旋之貌。引此詩者爲潧字之證。知今經傳皆非古本。廣韵曰。詩作溱洧、誤。

【漢典】

潧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ən˥

近代音 中古音 照莊母 臻韻 平聲 臻小韻 側詵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先部 ;王力系统:莊母 真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潧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潧」 說文‧水部「潧」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溱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甄(zhen1)
    2. 寊(zhen1)
    3. 貞(zhen1)
    4. 侦(zhen1)
    5. 鉁(zhen1)
    6. 箴(zhen1)
    7. 珎(zhen1)
    8. 眞(zhen1)
    9. 葴(zhen1)
    10. 桢(zhen1)
    11. 錱(zhen1)
    12. 靕(zhen1)
同部首
    1. 㲹
    2. 㳗
    3. 海
    4. 㶟
    5. 澐
    6. 㳦
    7. 浿
    8. 澍
    9. 淚
    10. 漹
    11. 㶅
    12. 濫
同笔画
    1. 璁
    2. 澠
    3. 誽
    4. 踔
    5. 麾
    6. 緤
    7. 龊
    8. 碻
    9. 䋵
    10. 斳
    11. 閲
    12. 墺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