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dī

ㄉㄧ

部首 氵

部外 11

总笔画 14

渧 𣾪 𤁷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EF4

左右结构

44141432512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umd|iyud

eycb

vsul

30127

拼音 dī

注音 ㄉㄧ

部首 氵 部外 11总笔画 14

基本区 6EF4笔顺 44141432512251

常 通 标

滴 基本解释

● 滴

dī ㄉㄧˉ


  1.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眼药。~落。~翠。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漏(漏壶)。
  2.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汗~。
  3.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水不漏。两~墨水。

英语 drip; drop of water

德语 Tropfen (S)​,tropfen

法语 goutter,goutte

【漢典】

滴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滴 dī

动

(1) (形声。从水,啇( dí)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drip]

滴,水注也。——《说文》

若何滴滴。——《列子·力命》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唐· 杜甫《发同谷县》

(2) 又如:滴沥(水下滴);滴溜(涓滴的水);滴水(滴下来的水);滴溜当啷(不断下滴的样子)

词性变化


◎ 滴 dī

名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drop]。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 滴 dī

<象>

形容雨水下落和钟摆等的声音 [tick]。如:滴滴(水点连续滴下的声音;一颗颗的水珠);滴溜扑(滴溜溜扑;滴留扑;滴流扑。都形容物体跌落的声音);滴嗒(滴答;滴漉。水下流声)

◎ 滴 dī

量

(1) 多用于颗粒状滴下的液体 [drop]

十日不饮一滴浆。——王建《伤邻家鹦鹉词》

(2) 又如:洒下几滴眼泪

常用词组


滴翠滴嗒,滴答滴滴答答滴滴涕滴点滴定滴管滴灌滴剂滴酒不沾滴里耷拉滴里嘟噜滴沥滴溜滴溜溜滴溜儿滴漏滴瓶滴水不羼滴水不漏滴水成冰滴水穿石滴注
【漢典】

滴 國語辭典

滴ㄉㄧdī
名
  1. 點狀的液體。如:「水滴」、「雨滴」、「汗滴」。

  2. 量詞。計算液體下滴數量的單位。如:「幾滴雨」、「兩滴眼淚」、「數滴汗水」。

動
  1. 液體呈點狀往下掉。如:「汗水直往下滴。」、「滴上眼藥水。」南唐·李煜〈憶江南·多少淚〉詞:「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宋·陸游〈江上對酒作〉詩:「把酒不能飲,苦淚滴酒觴。」

【漢典】
【巳集上】【水】 滴·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滴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滴·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𠀤音的。【說文】水註也。【增韻】涓滴,水點。

又瀝下也。【王子年·拾遺記】香露滴瀝。 【廣韻】亦作𤁷。【法華經】作渧,與滳異。

【漢典】
【卷十一】【水】

滴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注也。从水啻聲。都歴切

《說文解字注》

(滴)水注也。埤倉有渧字。讀去聲。卽滴字也。从水。啻聲。都歷切。十六部。

【漢典】

滴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i˥ 唐代读音 *dek日语读音 SHITATARU SHIZUKU SHITATARI韩语罗马 CEK现代韩语 적越南语 nhích

客家话 [海陆腔] dit7 (din5) [东莞腔]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8 dit7 s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din5) [宝安腔] d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did6 [客英字典] dit7粤语 dik1潮州话 dih4

近代音 端母 齊微韻 入聲作上聲 的小空;中古音 端母 錫韻 入聲 的小韻 都歷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錫部 ;王力系统:端母 錫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滴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滴」 說文‧水部「滴」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渧
𣾪
𤁷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秪(di1)
    2. 隄(di1)
    3. 仾(di1)
    4. 低(di1)
    5. 磾(di1)
    6. 䃅(di1)
    7. 堤(di1)
    8. 提(di1)
    9. 啲(di1)
    10. 渧(di1)
    11. 氐(di1)
    12. 羝(di1)
同部首
    1. 澊
    2. 㶀
    3. 澡
    4. 渺
    5. 浦
    6. 泞
    7. 濇
    8. 淽
    9. 汩
    10. 沃
    11. 㵔
    12. 滦
同笔画
    1. 箪
    2. 靺
    3. 㔵
    4. 蝕
    5. 鲓
    6. 踈
    7. 碩
    8. 榸
    9. 瑨
    10. 駃
    11. 骲
    12. 飖
小学古诗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悯农》(其二)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