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cāng

ㄘㄤ

部首 氵

部外 10

总笔画 13

简体 沧

沧 濸 𣳁 𣶟 𤀅 凔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EC4

左右结构

4413445113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wyk

eoir

voxj

38167

拼音 cāng

注音 ㄘㄤ

部首 氵 部外 10总笔画 13

基本区 6EC4笔顺 4413445113251

通

滄 基本解释

● 滄

cāng ㄘㄤ


  1. 暗綠色(指水):~海。~浪。~海遺珠(喻被埋沒的人才)。~海桑田。~海一粟。
  2. 寒,冷:“日初出,~~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英语 blue, dark green; cold

德语 dunkelblau (Adj)

法语 bleu foncé,vert azuré,glauque

【漢典】

滄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滄

滄 cāng

〈形〉

(1) (形聲。从水,倉聲。本義:寒冷)

(2) 同“凔”。寒冷 [cold]

滄,寒也。——《說文》

天地之間有滄熱。——《周書·周祝》

疾養滄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荀子·正名》

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漢書·枚乘傳》

日初出,滄滄涼涼。——《列子·湯問》

又如:滄涼(寒涼;寒冷);滄熱(寒冷與炎熱)

(3) 通“蒼”。水深綠色 [dark green]。

如:滄流(泛指水流。因江水呈青蒼色,故名);滄浪(水色青碧;又指水名,在湖北省境內)

詞性變化

◎ 滄

滄 Cāng

〈名〉

州名 [Cang prefecture]。北朝東魏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鹽山縣與山東省樂陵縣之間。唐至元因之,治所向北移至今河北省滄州市

常用詞組


滄滄滄海滄海桑田滄海一粟滄茫滄桑
【漢典】

滄 國語辭典

滄ㄘㄤcāng
形
  1. 寒。《說文解字·水部》:「滄,寒也。」《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2. 青綠色的。《文選·揚雄·甘泉賦》:「東爥滄海,西耀流沙。」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五:「一臥滄江驚歲晚,幾迴青瑣照朝班。」通「蒼」。

【漢典】
【巳集上】【水】 滄·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滄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滄·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古文〕𣶟𣳁【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𠀤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漢典】
【卷十一】【水】

滄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寒也。从水倉聲。七岡切

『說文解字注』

(滄)寒也。周書周祝解曰:天地之閒有滄𤍽。列子湯問: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仌部凔字音義同。从水倉聲。七岡切。十部。

【漢典】

滄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sʰɑŋ˥ 唐代读音 *tsɑng日语读音 SAMUI韩语罗马 CHANG现代韩语 창

客家话 [陆丰腔] cong1 [梅县腔] cong1 [台湾四县腔] cong1 [宝安腔] cong1 [海陆腔] cong1 [客语拼音字汇] cong1 [客英字典] cong1粤语 cong1

近代音 中古音 清母 唐韻 平聲 倉小韻 七岡切 一等 開口;穿初母 漾韻 去聲 𠛝小韻 初亮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唐部 ;王力系统:清母 陽部 ;

吴语 赣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滄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滄」 天卜 「滄」 說文‧水部   「滄」 「沧」 「滄」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沧
濸
𣳁
𣶟
𤀅
凔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舱(cang1)
    2. 篬(cang1)
    3. 仺(cang1)
    4. 伧(cang1)
    5. 嵢(cang1)
    6. 濸(cang1)
    7. 螥(cang1)
    8. 沧(cang1)
    9. 仓(cang1)
    10. 瑲(cang1)
    11. 傖(cang1)
    12. 苍(cang1)
同部首
    1. 浂
    2. 渡
    3. 㶀
    4. 潯
    5. 済
    6. 㴐
    7. 瀇
    8. 汍
    9. 潽
    10. 淕
    11. 涠
    12. 㵡
同笔画
    1. 搘
    2. 誈
    3. 蜁
    4. 㰺
    5. 𠍮
    6. 馰
    7. 䣸
    8. 㷓
    9. 𠓷
    10. 䬴
    11. 詿
    12. 置
小学古诗词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初中古诗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汉·曹操 《观沧海》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清·纪昀 《河中石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