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dòng

ㄉㄨㄥˋ

部首 氵

部外 6

总笔画 9

䆚 硐 迵 洞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D1E

左右结构

441251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mgk

ebmr

vld

37120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部首 氵 部外 6总笔画 9

统一码 6D1E笔顺 441251251

常 通 标

洞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洞

dòng ㄉㄨㄥˋ

  1. 窟窿,深穴,孔:~穴。山~。~箫。空~。漏~。~府。~天。
  2.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其中。
  3. 透彻地,清楚地:~悉。~穿。
  4.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英语 cave, grotto; ravine; hole

德语 Loch (im Zahn)​ (S, Med)

法语 trou,grotte

© 汉典

洞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洞 dòng

〈形〉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同本义 [rapid]

洞,疾流也。——《说文》

(3) 幽深 [deep and serene]。如:洞虚(深幽)

(4) 广阔 [broad]。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5) 深 [deep]。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6) 清澈 [clear]。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7) 透彻 [thoroughly]。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词性变化

◎ 洞 dòng

〈名〉

(1) 窟窿;孔穴 [hole]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archway]。如:城门洞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zero]

◎ 洞 dòng

〈动〉

(1) 贯穿;通达 [communicate]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3) 通晓;知悉 [thoroughly understand]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5) 敞开 [open]。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常用词组


洞察洞彻洞穿洞达洞房洞房花烛洞府洞见洞开洞明洞然洞入洞若观火洞天洞庭湖洞悉洞箫洞晓洞穴洞中肯綮洞烛其奸洞子
© 汉典

洞 國語辭典

洞ㄉㄨㄥˋdòng
名
  1. 深穴。如:「壁洞」、「山洞」。

  2. 穿破的孔。如:「衣服破了一个洞。」

  3. 口语中用来代替数目字的「零」。如:「洞洞拐」。

动
  1. 深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副
  1. 透澈、明白。如:「洞悉」、「洞察」。

洞ㄊㄨㄥˊtóng
  1. 参见「澒洞」、「洪洞县」等条。

© 汉典
【巳集上】【水】 洞·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洞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洞·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

又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

又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又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

又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

又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

又幽壑曰洞。

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

又洞庭,湖名。

又山名,在長沙。

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𠀤音動。義同。

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洪洞,縣名。

又洚洞,水無涯貌。

又鴻洞,相連貌。【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

又【韻補】叶徒當切,音唐。【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 汉典
【卷十一】【水】

洞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疾流也。从水同聲。徒弄切

『說文解字注』

(洞)疾流也。此與辵部迵、馬部駧音義同。引伸爲洞達、爲洞壑。从水。同聲。徒弄切。九部。

© 汉典

洞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uŋ˥˧ 唐代读音 *dhùng dhung日语读音 HOGARAKA FUKAI HORA韩语罗马 TONG THONG现代韩语 동 통越南语 đọng

客家话 [梅县腔] tung5 tung3 [沙头角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3 [海陆腔] tung6 [客英字典] tung5 [宝安腔] tung3粤语 dung6潮州话 dang7(tāng) tong5(thông)

近代音 端母 東鍾韻 去聲 洞小空;中古音 定母 東韻 平聲 同小韻 徒紅切 一等 合口;定母 送韻 去聲 洞小韻 徒弄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東部 ;定母 東部 ;王力系统:定母 東部 ;定母 東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洞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洞」 說文‧水部「洞」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䆚
硐
迵
洞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烔(dong4)
    2. 峒(dong4)
    3. 㼯(dong4)
    4. 动(dong4)
    5. 迵(dong4)
    6. 駧(dong4)
    7. 娻(dong4)
    8. 㢥(dong4)
    9. 動(dong4)
    10. 姛(dong4)
    11. 㑈(dong4)
    12. 湩(dong4)
同部首
    1. 溿
    2. 澗
    3. 㵱
    4. 澂
    5. 渱
    6. 汓
    7. 㵍
    8. 濚
    9. 渔
    10. 滛
    11. 潉
    12. 涎
同笔画
    1. 茹
    2. 咟
    3. 钮
    4. 思
    5. 䏢
    6. 郟
    7. 炵
    8. 狨
    9. 㓨
    10. 㫆
    11. 挆
    12. 𠀸
小学古诗词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 《望洞庭》
初中古诗词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