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 基本解释
汩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水,曰( yuè)声。本义:治水,疏通)
(2) 同本义 [regulate rivers and watercourses]
汩,治水也。——《说文》
决汩九川。——《国语·周语》
不住汩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又如:汩鸿(治理洪水);汩越(治理)
(3) 发咯咯声 [gurgle],发出一种近似液体流动的声音。
如:崩云霄雨,沥沥汩汩
词性变化
动
(1) 弄乱;扰乱 [disorder]
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书·洪范》
与汩俱出。——《庄子·达生》
又如:汩乱(扰乱,混乱);汩湮(惑乱湮灭);汩陈(错乱陈列);汩和(扰乱和气);汩泥(搅浑泥沙)
(2) 沉迷 [indulge;wallow]。
如:汩溺(沉迷;迷惑);汩丧(沦丧);汩振(沦落;没落)
(3) 淹没;湮灭 [submerge;flood]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李白《日出入行》
又如:汩灭(形迹、印象等消灭;磨灭);汩漱(淹没冲刷);汩暗(湮没不明)
〈象〉
(1) 汩都都(水流声);汩碌碌(象声词。多形容转动声)
常用词组
基本词义
形
(1) 疾行 [rapid]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楚辞》。王逸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
又如:汩汩(水急流的样子);汩徂(疾行);汩话(水疾流的样子);汩流(急流);汩越(水涌的样子)
汩 國語辭典
-
亂。《抱朴子·外篇·用刑》:「夫法不立,則庶事汩矣。」宋·王安石〈送潮州呂使君〉詩:「有若大顛者,高材能動人。亦勿與為禮,聽之汩彝倫。」
-
埋沒、消滅。唐·韓愈〈雜說〉:「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自橋為水汩,乃取道翁溪。」
-
水急流的樣子。《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
急速。《楚辭·屈原·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
潔淨。《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