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永济渠(永濟渠)

拼音 yǒng jì qú

注音 ㄩㄥˇ ㄐㄧˋ ㄑㄩˊ

永济渠 词语解释

解释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为便利河北地区军事运输所开的运河。隋炀帝调发军民百余万,引沁水南达于河(黄河),北通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全长二千余里。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湮废;自今天津市以南的一段,唐后即专以清淇二水为源,与沁水隔绝,宋后通称御河,金元以来屡经改道,至明称卫河,经流同今。
-----------------
国语辞典
永济渠yǒng jì qúㄩㄥˇ ㄐㄧˋ ㄑㄩˊ
  1. 隋炀帝时开凿的运河。南起板渚北岸,北至涿郡(今北平市东)​,原为征伐高丽所开凿。

© 汉典

永济渠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永济渠

  • 永济渠是继隋炀帝开通济渠、邗沟之后,开凿的又一重要运河。永济渠是隋朝调运河北地区(指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道)粮食的主要渠道,也是对北方用兵时,输送人员与战备物资的运输线。然而,星转斗移,沧海桑田,“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情景已无法再现,隋炀帝发兵高丽所留下来的踪迹,也早已消失于漫长岁月中,以至被风云际会的历史大潮湮没无痕。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勇猛
      2. 踊屦
      3. 勇武
      4. 踊逸
      5. 勇鸷
      6. 筩褹
      7. 郊衢
      8. 囏劬
      9. 蘧蘧
      10. 天衢
      11. 陆衢
      12. 勾瞿
    相关词语
      1. 永夕
      2. 永绝
      3. 永葆
      4. 永丰柳
      5. 永长
      6. 永别
      7. 遐永
      8. 智永
      9. 长永
      10. 慎身修永
      11. 董永
      12. 隽永
      13. 渠碗
      14. 渠堑
      15. 渠廋
      16. 渠弥
      17. 渠阁
      18. 渠股
      19. 芋渠
      20. 瞎汉跳渠
      21. 明渠
      22. 枝渠
      23. 芙渠
      24. 犀渠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