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lì

yuè

ㄌㄧˋ

ㄩㄝˋ

部首 木

部外 15

总笔画 19

简体 栎

㰛 栎 檪 櫪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ADF

左右结构

12343251155455412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sxrs|srxs

dvid

fzzf

42994

拼音 lì yuè

注音 ㄌㄧˋ ㄩㄝˋ

部首 木 部外 15总笔画 19

统一码 6ADF笔顺 1234325115545541234

櫟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櫟

lì ㄌㄧˋ

     ◎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其它字义


● 櫟

yuè ㄩㄝˋ

     ◎ 〔~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英语 chestnut-leaved oak; oak

德语 Eiche (S)

法语 chêne

© 汉典

櫟 國語辭典

栎ㄌㄧˋlì
名
  1. 植物名。壳斗科麻栎属,落叶乔木。枝灰色,皮孔隆起。叶狭长,互生,边缘锯齿粗大。果实椭圆而端尖。种子可食,木材不适建筑用。

© 汉典
【辰集中】【木】 櫟·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櫟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櫟·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 汉典
【卷六】【木】

櫟 《说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也。从木樂聲。郎擊切

『說文解字注』

(櫟)櫟木也。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爲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作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𣁬、櫟實也。一曰様𣁬。木部栩下云。柔也。其草一曰様。此則謂草𣁬爲櫟實。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柔、様草爲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爲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爲一耳。從木。樂聲。郎擊切。古音在二部。

© 汉典

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li˥˧; jyɛ˥˧ 日语读音 KUNUGI韩语罗马 LYEK现代韩语 력越南语 lác

客家话 [梅县腔] lit8 jok8 lep7 [海陆腔] lit8 sok7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宝安腔] lit8 | jok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sok7粤语 lik1潮州话 lêh8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藥韻 入聲 藥小韻 以灼切 三等 開口;來母 錫韻 入聲 靂小韻 郎擊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沃部 ;王力系统:來母 藥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櫟」 合36746「櫟」 四年相邦樛斿戈戰國晚期集成11361「櫟」 說文‧木部「櫟」 睡.效38「櫟」「栎」 「櫟」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㰛
栎
檪
櫪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凓(li4)
    2. 㑦(li4)
    3. 瓅(li4)
    4. 䟐(li4)
    5. 䍥(li4)
    6. 癘(li4)
    7. 儷(li4)
    8. 䔉(li4)
    9. 䘈(li4)
    10. 叓(li4)
    11. 茘(li4)
    12. 纅(li4)
    13. 閱(yue4)
    14. 髺(yue4)
    15. 恱(yue4)
    16. 抈(yue4)
    17. 龠(yue4)
    18. 䬂(yue4)
    19. 阅(yue4)
    20. 籰(yue4)
    21. 乐(yue4)
    22. 嶽(yue4)
    23. 钥(yue4)
    24. 瀹(yue4)
同部首
    1. 槶
    2. 枽
    3. 㯐
    4. 栻
    5. 桑
    6. 㭗
    7. 櫭
    8. 杫
    9. 楌
    10. 柳
    11. 桶
    12. 柱
同笔画
    1. 礪
    2. 蘅
    3. 蠀
    4. 艢
    5. 贎
    6. 𠚞
    7. 儱
    8. 譒
    9. 䤒
    10. 贈
    11. 贊
    12. 騩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