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tuó

ㄊㄨㄛˊ

部首 木

部外 12

总笔画 16

槖 𡇈 𢅍 𢄿 𤄄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A50

上中下结构

12512451325112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gkhs

jbmrd

ajgf

50904

拼音 tuó

注音 ㄊㄨㄛˊ

部首 木 部外 12总笔画 16

基本区 6A50笔顺 1251245132511234

标

橐 基本解释

● 橐

tuó ㄊㄨㄛˊ


  1. 口袋:负书担~。
  2. 〔~驼〕即“骆驼”。
  3.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英语 a sack, a bag opening at both ends

德语 (an beiden Enden offener)​ Sack (S)​,Blasrohr (S)​,entlassen, Sack (S)​,Kamel (S)​,Geräusch des Stampfens

法语 sac

【漢典】

橐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橐

槖 tuó

名

(1) (形声。从槖省,石声。)

(2) 同本义 [hollow bag open on both ends]

槖,囊也。——《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

宁子职纳槖饘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

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卬家将军以为(张) 安世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数十年。——《汉书·赵充国传》。 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3) 鼓风吹火器 [air-blower]

具炉橐,橐以牛皮。——《墨子·备穴》

词性变化


◎ 橐 tuó

〈象〉

象声词 [sound of leather shoes]。如:橐橐的皮鞋声

◎ 橐 tuó

动

通“托”,依附 [rely on]

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漢典】

橐 國語辭典

橐ㄊㄨㄛˊtuó
名
  1. 袋子。如:「囊橐充盈」。《詩經·大雅·公劉》:「迺裹餱糧,于橐于囊。」《戰國策·秦策一》:「負書擔橐。」

  2. 古代冶煉時,用於鼓風的器具,即風箱。《淮南子·本經》:「鼓橐吹埵,以銷銅鐵。」漢·高誘·注:「橐,冶鑪排橐也。」三國魏·曹丕〈劍銘〉:「五色充鑪,巨橐自鼓。」

動
  1. 用袋子裝藏。漢·王充《論衡·書虛》:「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乃以鴟夷橐投之於江。」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許四山藏乳彝》:「掘之,得一銅器……乃橐以入城。」

狀
  1. 參見「[[橐橐]]」條。

【漢典】
【辰集中】【木】 橐·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橐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橐·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古文〕𡇈【唐韻】【集韻】𠀤他各切,音拓。【說文】囊也。【唐韻】囊無底。【詩·大雅】于橐于囊。【毛傳】小曰橐,大曰囊。【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

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

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又橐橐,杵聲也。【詩·小雅】椓之橐橐。

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𤑺蠡。

又橐臯,吳地。【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漢書】屬九江郡。

又【唐韻】章夜切,音柘。義同。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木名。○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漢典】
【卷六】【㯻】

橐 《说文解字》

【卷六】【㯻】
《說文解字》

囊也。从㯻省石聲。他各切〖注〗𡇈,古文。

《說文解字注》

(橐)囊也。按許云。橐囊也。囊橐也。渾言之也。大雅毛傳曰。小曰橐。大曰囊。高誘注戰國䇿曰。無底曰囊。有底曰橐。皆析言之也。囊者、言實其中如瓜瓤也。橐者、言虛其中以待如木𣝔也。玄應書引蒼頡篇云。橐、囊之無底者。則與高注互異。許多用毛傳。疑當云橐、小囊也。囊、橐也。則同異皆見。全書之例如此。此葢有奪字。又詩釋文引說文。無底曰囊、有底曰槖。與今本絕異。从㯻省。石聲。他各切。五部。

【漢典】

橐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uo˧˥ 唐代读音 tɑk日语读音 HUKURO HUIGO韩语罗马 THAK现代韩语 탁

客家话 [陆丰腔] tok7 [客语拼音字汇] tog5 tog6 [宝安腔] tok7 [客英字典] tok7 [海陆腔] tok7 [梅县腔] tok7 [台湾四县腔] tok7粤语 tok3

近代音 透母 蕭豪韻 入聲作上聲 託小空;中古音 透母 鐸韻 入聲 託小韻 他各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鐸部 ;來母 鐸部 ;王力系统:透母 鐸部 ;來母 鐸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橐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橐」 明1554合40066「橐」 說文‧㯻部「橐」 睡.為18「橐」
「橐」 京津243合9423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槖
𡇈
𢅍
𢄿
𤄄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駝(tuo2)
    2. 砣(tuo2)
    3. 㾃(tuo2)
    4. 陀(tuo2)
    5. 槖(tuo2)
    6. 鼉(tuo2)
    7. 媠(tuo2)
    8. 堶(tuo2)
    9. 駄(tuo2)
    10. 狏(tuo2)
    11. 坨(tuo2)
    12. 䪑(tuo2)
同部首
    1. 杺
    2. 欂
    3. 㰋
    4. 朮
    5. 櫔
    6. 杄
    7. 梘
    8. 槥
    9. 㭫
    10. 㮏
    11. 椤
    12. 楷
同笔画
    1. 衡
    2. 䈯
    3. 窹
    4. 䁪
    5. 醙
    6. 㣶
    7. 䮊
    8. 磜
    9. 㱷
    10. 㩚
    11. 踿
    12. 錐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