槱 國語辭典
動
-
聚積乾柴焚燒。為一種古代祭祀的儀式。《說文解字·木部》:「槱,積火燎之。」《詩經·大雅·棫樸》:「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漢·毛亨·傳:「槱,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漢典】
《說文解字》
積火燎之也。从木从火,酉聲。《詩》曰:“薪之槱之。”《周禮》:“以槱燎祠司中、司命。”𥙫,柴祭天神,或从示。余救切
《說文解字注》
(槱)積木燎之也。木各本作火。今依玉篇、五經文字正。大雅:芃芃棫樸,薪之
𤍕之。傳曰:
𤍕,積也。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衆多,國家得用蕃興。按如毛說則
𤍕謂積薪而巳。至鄭箋乃以煙祀
𤍕尞爲說。許不但云積木而兼云燎之者,爲其字之從火也。不云尞之而云燎之者,燎,放火也。尞,祡祭天也。毛曰:萬民薪之而巳。故但云燎。從木火,酉聲。余救切。三部。詩曰:薪之槱之。周禮:以槱燎祠司中司命。見大宗伯。燎依許火部當作尞。祠今周禮作祀。許從毛說,又引周禮者,廣
𤍕證也。鄭注周禮曰:
𤍕,積也。
(
𥙫)槱或從示。柴祭天神也。各本作柴祭天神或從示。今正。謂其字有從示者,以燔柴乃祀天神之禮,故從示也。各本作天神。趙本作大神。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