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楊梅瘡(杨梅疮)

拼音 yáng méi chuāng

注音 ㄧㄤˊ ㄇㄟˊ ㄔㄨㄤ

楊梅瘡 词语解释

解释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
© 汉典

楊梅瘡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杨梅疮

  • 即梅毒。因疮的外形以杨梅,故名。本病包括梅毒的各种皮肤病变。如 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点,名「杨梅斑」;若状如风疹样的则名为「杨梅疹」;若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豆,名「杨梅豆」;若疹粒破 烂,肉反突出于外,名「翻花杨梅」。若梅毒侵于骨髓,关节,或流窜脏腑为患者,统称「杨梅结毒」。
  • 杨梅疮,病名。因感染梅毒而引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多因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而发。证见:先出现下疳,或见有横痃,继则发杨梅疮。发病前,多见有全身性发烧,头痛,骨节部位酸痛,咽干喉痛,并逐渐出现皮表病变。发外阴部皮肤先起红晕,后即见成斑片者,名杨梅斑;有形如风疹者,名杨梅疹;若其状如赤豆,嵌入肉内者,则名杨梅豆;若疹粒破溃,肉反而突出于外者,更名翻花杨毒。严重者,其毒侵及骨髓、关节、内脏,则统称之为杨梅结毒。治宜清血解毒。传统多选用杨梅一剂散,或用土茯苓合剂内服,外用可选鹅黄散调敷其疮疡。即梅毒。证治还可参见各有关条。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洋黴瘡
      2. 洋黴瘡
      3. 洋操
      4. 揚光
      5. 颺颺
      6. 洋痘
      7. 陽舒
      8. 羊癎風
      9. 貼窗
      10. 碧紗窗
      11. 雲牕
      12. 玉窓
      13. 撐摐
      14. 翦燭西窗
    相关词语
      1. 楊四將軍
      2. 楊柳鞭
      3. 楊朱泣岐
      4. 楊振寧
      5. 楊繼盛
      6. 楊沂孫
      7. 顔楊
      8. 垂楊
      9. 河北楊
      10. 頓楊
      11. 王楊
      12. 白楊
      13. 瘡疹
      14. 瘡殘
      15. 瘡家
      16. 瘡口
      17. 瘡疵
      18. 瘡疣
      19. 癍瘡
      20. 頂瘡
      21. 剜肉做瘡
      22. 毒瘡
      23. 痱瘡
      24. 刀瘡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