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柳條邊(柳条边)

拼音 liǔ tiáo biān

注音 ㄌㄧㄨˇ ㄊㄧㄠˊ ㄅㄧㄢ

柳條邊 词语解释

解释
  • 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
  • © 汉典

    柳條邊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柳条边 (古代建筑)

  • 柳条边,指中国17世纪后半期,于东北地方兴建的堤防壕沟。清朝视满族兴起的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之地”。为保护这一区域的“参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坏,并防止外藩蒙古入侵,于是在东北地区边缘修浚边壕,沿壕植柳,谓之柳条边。因是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又名条子边,或称盛京边墙、柳城。
  • 康熙二十年(1681年)基本完成,后来在部分地段有所扩展。在整个18世纪,清政府政策在不同皇帝时期多有变化,除乾隆厉行封禁外,清朝前中期总体上相对宽松,时而对汉人通过柳条边进入东北佯作不知。由于关内移民的不断涌入,后来又荒废失修,柳条边形同虚设。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东北放垦弛禁,柳条边也随之完全废驰。至此,清政府出于通过开发东北进而增加税收、缓解土地矛盾的目的,在咸丰十年(1860年)废弃了柳条边墙,使其走入历史,从此开启了移民东北即闯关东的新时代 。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綹鬏
      2. 綹竊
      3. 綹子
      4. 民編
      5. 馬腹逃鞭
      6. 馬鞭
      7. 赤鞭
      8. 鴻編
      9. 卑籩
    相关词语
      1. 柳絲
      2. 柳絮風
      3. 柳街
      4. 柳汀
      5. 柳門花戶
      6. 柳士師
      7. 弱柳
      8. 翣柳
      9. 黃柳
      10. 眠花臥柳
      11. 殘花敗柳
      12. 顔柳
      13. 邊書
      14. 邊功
      15. 邊垠
      16. 邊急
      17. 邊側
      18. 邊縫
      19. 鷗邊
      20. 作舍道邊
      21. 跳邊
      22. 豁邊
      23. 拓邊
      24. 沾邊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