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杂扮(雜扮)

拼音 zá bàn

注音 ㄗㄚˊ ㄅㄢˋ

杂扮 词语解释

解释
1.宋代流行的一种小戏。以剧情简单﹐逗人喜笑着称。一般为杂剧之散段。
© 汉典

杂扮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杂扮

  • 【词语】:杂扮
  • 杂扮:杂扮,又名‘杂班’,又名‘纽元子’,又谓之‘拔和’,即杂剧之散段也。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小戏。以剧情简单,逗人喜笑著称。 杂扮既可以依附于正杂剧,又可以独立演出,其演员有的由杂剧演员兼任,有的是专演杂扮的艺人。 也许“杂扮”的应用是介于连演两场的杂剧时,为了调剂观众的兴趣,在第一场的杂剧之末才加入的。有胡乱扮演的意思在。“杂班”的班字,应该是和‘扮’字同音的关系。 “纽元子”,其义颇费解,大概是当时的俗语。按“纽”字通俗有假者为“扭”字,用为扭结之意者。“元子”大约就是“团子”;现在成汤团,也还有叫做汤元的。所谓“纽元子”也恐怕就是扭成一团的意思;有扭捏作态的意味,许多人凑在一起来装腔作势的扭动。其又名“拔和”,则不知作何解释。《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薛仁贵衣锦还乡》杂剧有“拔禾”,系角色名称。或即由“拔和”演变而来。杂扮之内,是又可以加入“神鬼”的。按宋人所谓神鬼,即装神扮鬼,此犹有古代“傩”的遗意。这种容纳着这么多杂伎艺的东西,固无怪其称为杂扮了。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杂办
      2. 杂拌
      3. 杂班
      4. 杂拌
      5. 杂办
      6. 雥集
      7. 砸兑
      8. 砸明火
      9. 砸牌子
      10. 雜游
      11. 雜占
      12. 凈办
      13. 照办
      14. 后半
      15. 压膝道伴
      16. 合伴
      17. 旅伴
    相关词语
      1. 杂理
      2. 杂扰
      3. 杂犯
      4. 杂吹
      5. 杂当
      6. 杂彩
      7. 交杂
      8. 总杂
      9. 不杂
      10. 痝杂
      11. 刮刮杂杂
      12. 僭杂
      13. 扮酷
      14. 扮故事
      15. 扮演
      16. 扮靓
      17. 扮相
      18. 扮妆
      19. 乔装改扮
      20. 梳妆打扮
      21.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
      22. 文扮
      23. 打扮
      24. 乔妆打扮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