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木屐

拼音 mù jī

注音 ㄇㄨˋ ㄐㄧ

木屐 词语解释

解释

◎ 木屐 mùjī

[geta] 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

-----------------
国语辞典
木屐mù jīㄇㄨˋ ㄐㄧ
  1. 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也称为「木屐子」。

英语 wooden clogs

德语 Pantoffel (S)​

法语 sabots de bois

© 汉典

木屐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木屐

  •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 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晋隋唐时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汉代,女性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 除了两齿木屐以外,古代行军打仗时也会使用平底木屐,以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称谢公屐为“山屐”。八月十五夜诗(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游天。”《宇治拾遗物语・一四・三》:“开レ门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见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外ついたぞ”。《中华若木诗抄・下》:“下踏の歯の谁ころや桥の霜”。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木雞
      2. 目擊
      3. 目击
      4. 木鸡
      5. 暮紀
      6. 母机
      7. 亩级
      8. 目極
      9. 目疾
      10. 目即
      11. 目瞪心駭
      12. 墓门
      13. 目披手抄
      14. 募集
      15. 目捷
      16. 睦友
      17. 牣積
      18. 走狗鬭雞
      19. 相機
      20. 录音机
      21. 纚笄
      22. 閟機
    相关词语
      1. 木突
      2. 木马计
      3. 木乃伊
      4. 木本植物
      5. 木骨
      6. 木榇
      7. 墩木
      8. 枕木
      9. 关木
      10. 池鱼林木
      11.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 亡猿災木
      13. 屐履间
      14. 屐屩
      15. 屐响
      16. 屐履間
      17. 屐履
      18. 屐齿之折
      19. 車屐
      20. 連齒木屐
      21. 笋屐
      22. 裙屐
      23. 棄之如敝屐
      24. 飞屐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