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春秋笔法(春秋筆法)

拼音 chūn qiū bǐ fá

注音 ㄔㄨㄣ ㄑㄧㄡ ㄅㄧˇ ㄈㄚˇ

春秋笔法 词语解释

解释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
国语辞典
春秋笔法chūn qiū bǐ fǎㄔㄨㄣ ㄑㄧㄡ ㄅㄧˇ ㄈㄚˇ
  1. 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语寓褒贬之义。故后世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寓「春秋笔法」。如:「这篇文章并没有春秋笔法,只是记录事实而已。」

© 汉典

春秋笔法 成语解释

春秋笔法

【解释】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示例】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 ◎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曲折的文字

© 汉典

春秋笔法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春秋笔法

  • 春秋笔法指在宣传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褒贬。孔子修《春秋》所采用的方法是“笔”和“削”。“笔”是在原来《春秋》的记录上加添,“削”是对原来的《春秋》的记录删减。公羊家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其笔法有三。第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庄子·天下》)这就是说,在编书时,涉及到尊者,隐也。《春秋》中所记的八百多起事件,除了记载日食、地震、天灾、风霜等一百零二条外,其余七百多条无一不是记录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重大活动。当时,奴隶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处是“寇盗充斥”,“盗贼公行”。这些直接危害奴隶主统治的重大事件,概不记入《春秋》。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椿芽
      2. 輴轩
      3. 椿龄
      4. 椿期
      5. 椿萱幷茂
      6. 椿萱
      7. 陵伐
      8. 苛罚
      9. 放伐
      10. 桴筏
      11. 竹筏
      12. 笞罚
    相关词语
      1. 春妍
      2. 春赏
      3. 春帖子
      4. 春溟
      5. 春魂
      6. 春暖花开
      7. 平春
      8. 禁春
      9. 八月春
      10. 婪尾春
      11. 画堂春
      12. 送春
      13. 法苑
      14. 法坛
      15. 法馔
      16. 法兰西内战
      17. 法本
      18. 法郞
      19. 世间法
      20. 四角号码查字法
      21. 减法
      22. 疑法
      23. 章法
      24. 三互法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