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xīng

ㄒㄧㄥ

部首 日

部外 5

总笔画 9

𠬋 㽮 曐 皨 𠻖 𤯢 𤽛 𤾪 𣅨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61F

上下结构

25113112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jtgf

ahqm

kmc

60105

拼音 xīng

注音 ㄒㄧㄥ

部首 日 部外 5总笔画 9

基本区 661F笔顺 251131121

常 通 标

星 基本解释

● 星

xīng ㄒㄧㄥ


  1.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球。恒~。行(xíng )~。卫~。披~戴月。
  2.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儿。
  3.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
  4.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将军。
  5. 形容夜间:~行。~奔。
  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宿。
  7. 像星一样排列,分散:~~点点。
  8. 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歌~。
  9. 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
  10. 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术。~相(xiàng )。
  11. 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
  12. 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级。五~饭店。

英语 a star, planet; any point of light

德语 Stern, Planet (S)​,Xing (Eig, Fam)

法语 étoile

【漢典】

星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星 xīng

名

(1) (形声。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2) 同本义 [star]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

日月星辰。——《书·尧典》

四曰星辰。——《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荀子》

又如:星筹(寿算之筹);星霜(比喻年月);星桥(神话传说中的鹊桥。也作银桥);星布(天星密布);星列(天星罗列)

(3) 星宿,中国古代指星座 [constellation]。共分二十八宿(星群)。

如:星宫(星神);星回(星宿回转固位。谓一年将尽);星亡(星宿隐没不见)

(4) 天文 [astronomy]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星工(通晓星象的人);星文(星象);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

(5) 古时特指妇女装饰面颊的美容花点 [tilak]。

(6) 戥、秤等衡器上记斤、两、钱的标志点 [small gradation marks on the arm of a steelyard]。

如:定盘星;准星;秤星

(7) 夜,星夜。多用于连夜赶路 [night]。

如:星前月下(指男女幽会的时间或处所);星行(早夜急行);星步(凭星而行);星归(连夜赶回)

(8) 用以表示等级 [class]。

如:三星级饭店;五星上将

(9) 星相术 [astrology]。

如:星象恶曜(逢着灾星,厄运当头);星宿(列星。代指人的时运,命数);星家(通晓天文术数、算命看相的人);星宿不利(迷信指本命星不吉利);占星;星卜

(10) 某物质一小块、一小片(断)或数量很小的一份 [bit]。

如:星星(一点儿;一些儿);一星半点

(11) 姓

词性变化


◎ 星 xīng

形

(1) 形容多而分散的 [disperse]。

如:星居(分散布列);星处;零星;星弗(多而乱);星罗棋布;星离(天星分散)

(2) 斑白。多指鬓发 [white]

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宋· 王伯大《赠戴石屏》

又如:星鬓(发白的鬓发);星发(花白的头发)

(3) 事物与帝王有关的 [imperial]。

如:星舆;星骑;星闱(皇宫);星关(宫禁,皇居);星骑(帝王的使者)

(4) 迅速的,跟流星一样的 [rapid]。

如:星铄梭光(像星闪烁,像飞梭掠过。形容疾快);星驰(赶快;匆忙);星忙(匆忙);星火(火速)

常用词组


星表星辰星驰星点星斗星光星号星河星火星际星空星流星罗棋布星期星期日星球星区星群星体星图星团星系星相星星星星点点星星之火星宿星眼星夜星移斗转星云星占星震星子星座
【漢典】

星 國語辭典

星ㄒㄧㄥxīng
名
  1. 宇宙中會發光或反射光的天體。如:「恆星」、「行星」、「哈雷彗星」、「月明星稀」。唐·杜甫〈旅夜書懷〉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唐·李商隱〈常娥〉詩:「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2. 比喻細碎或發亮的東西。如:「油星水點」、「眼冒金星」。唐·孟郊〈寒溪〉詩九首之四:「篙工磓玉星,一路隨迸螢。」

  3. 比喻為人所崇拜、注目,或是某事的主要人物。如:「歌星」、「明星」、「影視紅星」、「救星」、「壽星」。

  4. 鑲在秤桿上,用以標誌斤、兩、錢的小點。如:「秤星」。唐·賈島〈贈牛山人〉詩:「鑿石養蜂休買蜜,坐山秤藥不爭星。」

  5. 姓。如春秋時有星子韋。

形
  1. 細微、細小。如:「零星」、「星火燎原」。唐·盧照鄰〈晚渡渭橋寄示京邑遊好〉詩:「長虹掩釣浦,落雁下星洲。」

  2. 色白如星。南朝齊·謝朓〈詠風詩〉:「時拂孤鸞鏡,星鬢視參差。」

副
  1. 量多且四處散布。如:「星羅棋布」。《文選·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2. 如流星般疾速。《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晉·潘岳〈世祖武帝皇帝誄〉:「羽檄星馳,鉦鼓日戒。

【漢典】
【辰集上】【日】 星·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星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 星·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古文〕𠻖曐𤽛皨【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𠀤音腥。【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又【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又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又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又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漢典】
【卷七】【晶】

↳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星”字头,请参考“曐”字:)
【卷七】【晶】
《說文解字》

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𠻖,古文星。星,曐或省。桑經切

《說文解字注》

(曐)萬物之精。上爲列星。管子云:凡物之精,此則爲生。下生五榖,上爲列星。流於天地之閒謂之鬼神,藏於胷中謂之聖人。星之言散也,引伸爲碎散之偁。从晶。从生聲。桑經切。十一部。一曰象形。从○。从三○故曰象形也。大徐○作囗,誤。古○復注中,故與日同。古文从三○,而或復丨其中,則與晶相似矣。依此說則當入生部,解云从生,象形。

(𠻖)古文。所謂象形从○。

(星)或省。春秋說題辭云:星之爲言精也,陽之榮也。陽精爲日,日分爲星,故其字日生爲星。依此則又當入日部。

【漢典】

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iŋ˥ 唐代读音 *seng日语读音 HOSHI韩语罗马 SENG现代韩语 성越南语 tinh

客家话 [沙头角腔] sin1 [客英字典] sen1 sin1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梅县腔] sen1 siang1 sin1 [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xin1 [海陆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宝安腔] sin1粤语 seng1 sing1

近代音 心母 庚青韻 平聲陰 星小空;中古音 心母 青韻 平聲 星小韻 桑經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青部 ;王力系统:心母 耕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星」乙6386反合11506反 「星」麓伯星父簋西周 「星」九.56.79 「星」睡.日乙41 「星」說文古文 「星」華山廟碑     「星」
「星」乙6672合11498   「星」帛乙1.21   「星」說文‧晶部 「星」鮮于璜碑      
「星」前7.26.3合11501       「星」說文或體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𠬋
㽮
曐
皨
𠻖
𤯢
𤽛
𤾪
𣅨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騂(xing1)
    2. 煋(xing1)
    3. 觪(xing1)
    4. 箵(xing1)
    5. 惺(xing1)
    6. 骍(xing1)
    7. 猩(xing1)
    8. 瑆(xing1)
    9. 㙚(xing1)
    10. 篂(xing1)
    11. 狌(xing1)
    12. 鯹(xing1)
同部首
    1. 暐
    2. 㬐
    3. 昌
    4. 晢
    5. 景
    6. 㫯
    7. 昇
    8. 曆
    9. 昀
    10. 昁
    11. 㫐
    12. 㬜
同笔画
    1. 胇
    2. 昞
    3. 㛃
    4. 炰
    5. 相
    6. 剋
    7. 囿
    8. 迸
    9. 亭
    10. 䒳
    11. 俉
    12. 蚂
小学古诗词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李白 《夜宿山寺》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清·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初中古诗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汉·曹操 《观沧海》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列子》《杞人忧天》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 《渔家傲》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