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插队(插隊)

拼音 chā duì

注音 ㄔㄚ ㄉㄨㄟˋ

插队 词语解释

解释

◎ 插队 chāduì

(1) [jump the queue]∶不守秩序,插入已经排好的队伍,夹塞儿

(2) [go to live and work in a production team]∶指城市居民安插到农村落户。特指“文革”中城市知识青年和干部等到农村,较长期地在生产队从事农牧业生产等劳动

插队落户

-----------------
国语辞典
插队chā duì ㄔㄚ ㄉㄨㄟˋ
  1. 不按次序,任意从中插入队伍。如:「等车、买票都应依序排队,不可插队。」

© 汉典

插队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插队 (中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

  • 插队,通常是指1980年以前中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
  • 上山下乡有两大模式: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因文革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即“老三届”)一起毕业的奇景。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插队”从此成为一个特殊意义有代表性的词汇,提到“插队”就不用提“知青”,不用提“上山下乡”了。一代人到了国外也叫“洋插队”,而没有、也不会有“洋农场”、“洋兵团”、“洋干校”之类。
  • 插队模式不同于农场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没有后勤,因此就有一个非过不可的“生存关”,一些尚未成年又在当地没有亲属帮助的知青所处的生存困境,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结束上山下乡的理由中若干个“不满意”也主要来自1968年以后的插队模式。
  • 插队模式带有明显的“待业”性质,可通过优先当地农民的“农转非”途径回城。兵团(农场)知青为回城提出“我们不是农工,我们是知青”的口号,也间接证实了插队模式“待业”的实质。
  • “插队”一词还指一种不守秩序、缺乏公德的行为,北京话中叫做“夹塞儿”。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查对
      2.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3. 叉烧
      4. 叉鱼
      5. 扠腰
      6. 叉嘴
      7. 差异法
      8. 匀兑
      9. 属对
      10. 扇面对
      11. 簿对
      12. 负对
      13. 头对
    相关词语
      1. 插蜡烛
      2. 插话
      3. 插驾
      4. 插关
      5. 插脚
      6. 插档
      7. 版插
      8. 安插
      9. 莳插
      10. 种插
      11. 挤挤插插
      12. 打插
      13. 队失
      14. 队友
      15. 队子
      16. 队命
      17. 队官
      18. 队礼
      19. 自卫队
      20. 第五纵队
      21. 角抵队
      22. 抢险队
      23. 侦缉队
      24. 敢死队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