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拔趙幟易漢幟(拔赵帜易汉帜)

拼音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注音 ㄅㄚˊ ㄓㄠˋ ㄓˋ ㄧˋ ㄏㄢˋ ㄓˋ

拔趙幟易漢幟 词语解释

解释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汉典

拔趙幟易漢幟 成语解释

【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韩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

【示例】妻与生用~计,笑而行之。 ◎清·薄松龄《聊斋志异·人妖》

【近义词】拔帜树帜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汉典

拔趙幟易漢幟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拔赵帜易汉帜

  • 拔赵帜易汉帜,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跋扈將軍
      2. 跋胡疐尾
      3. 跋浪
      4. 跋履山川
      5. 跋録
      6. 跋尾
      7. 仰制
      8. 逮致
      9. 郡國制
      10. 霜質
      11. 趣致
      12. 鬪智
    相关词语
      1. 拔髮數罪
      2. 拔毛連茹
      3. 拔選
      4. 拔著短籌
      5. 拔貢
      6. 拔達嶺
      7. 確固不拔
      8. 一毛不拔
      9. 峭拔
      10. 豪拔
      11. 剋拔
      12. 夷拔
      13. 幟志
      14. 幟羽
      15. 摽幟
      16. 拔趙幟
      17. 徽幟
      18. 疑幟
      19. 拔幟樹幟
      20. 靑幟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