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拔貢(拔贡)

拼音 bá gòng

注音 ㄅㄚˊ ㄍㄨㄥˋ

拔貢 词语解释

解释
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
国语辞典
拔贡bá gòngㄅㄚˊ ㄍㄨㄥˋ
  1. 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余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六部成语注解.礼部.拔贡》:「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

© 汉典

拔貢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拔贡

  • 拔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八公
      2. 霸功
      3. 把拱
      4. 罷工
      5. 壩工
      6. 跋涉
      7. 跋來報往
      8. 跋胡
      9. 跋扈將軍
      10. 跋燭
      11. 跋援
      12. 僉共
      13. 執共
      14. 備供
      15. 齋供
      16. 俱共
      17. 録供
    相关词语
      1. 拔頭
      2. 拔度
      3. 拔了一個尖兒
      4. 拔士
      5. 拔宅上昇
      6. 拔進
      7. 翠拔
      8. 他駱拔
      9. 閒拔
      10. 剋拔
      11. 奬拔
      12. 一手提拔
      13. 貢艘
      14. 貢誠
      15. 貢事
      16. 貢計館
      17. 貢物
      18. 貢墨
      19. 斿貢
      20. 賦貢
      21. 充貢
      22. 底貢
      23. 苞茅不貢
      24. 計貢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