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感性认识(感性認識)

拼音 gǎn xìng rèn shi

注音 ㄍㄢˇ ㄒㄧㄥˋ ㄖㄣˋ ㄕ

感性认识 词语解释

解释

◎ 感性认识 gǎnxìng rènshi

[perceptual knowledge]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参看“理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汉典

感性认识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其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如颜色、形状、声音、冷热和气味等)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因此有待于发展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必须使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赶早
      2. 赶趁人
      3. 赶头牌
      4. 橄榄球
      5. 澉狱
      6. 敢昭
      7. 搪差使
      8. 不世
      9. 仰而赋诗
      10. 党太尉吃匾食
      11. 不拘于时
      12. 不耻相师
    相关词语
      1. 感官
      2. 感私
      3. 感恻
      4. 感慨系之
      5. 感光材料
      6. 感甄
      7. 外感
      8. 相感
      9. 喜感
      10. 通感
      11. 肉感
      12. 优越感
      13. 识远
      14. 识义
      15. 识丁
      16. 识业
      17. 识遇
      18. 识运知机
      19. 多见广识
      20. 纪识
      21. 善知识
      22. 不识
      23. 诠识
      24. 迷识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