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怨
- 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声载道。
-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抱~。~言。任劳任~。
英语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德语 beschuldigen, Schuld geben (V),Haß, Groll, Feindseligkeit (V),jdn. für etw. verantwortlich machen, tadeln (V),seufzen, bedauern (V),sich beklagen, sich beschweren, jdn. etw. verübeln (V)
法语 rancune,plainte,reprocher,se plaindre de,en vouloir
怨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心,夗( yuàn )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rankle;grudge]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3) 责怪;埋怨 [blame;reproach;complain]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4) 讥讽 [satirize]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5) 别离 [take leave]。
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6) 哀怨 [plaintif;sad]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词性变化
名
(1) 仇恨,怨仇[animosity;enmity]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enemy;foe]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常用词组
怨 國語辭典
-
責備、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勞任怨」。《論語·里仁》:「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
仇恨。如:「結怨」、「宿怨」、「以德報怨」、「恩怨分明」。《左傳·成公三年》:「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禮記·儒行》:「儒有內稱不避親,外舉不避怨。」
-
不滿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婦」、「怨聲載道」。唐·白居易〈楊柳枝二十二韻〉:「樂童翻怨調,才子與妍詞。」
-
(一)之又音。
〔古文〕𢘖𠨝𢛪𢘔𢘈【唐韻】於願切【集韻】【韻會】紆願切,𠀤音苑。【說文】恚也。【廣韻】恨也。【增韻】仇也,讎也。
又【集韻】於袁切,音鴛。讎也,恚也。【禮·儒行】外舉不避怨。【前漢·黥布傳】恐仇怨妄誣之。【史記·始皇紀】母家有仇怨,竝阬之。皆平聲讀。或作惌。
又【字彙補】委隕切,音惲。與薀同。【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註】怨讀爲蕰言無畜私財。
又叶烏員切,音淵。【後漢·班彪北征賦】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縵縵。劇蒙公之疲民兮,爲彊秦乎築怨。【註】縵音眠。
又叶烏云切,音熅。【𨻰琳·悼龜賦】參千鎰而不賈兮,豈十朋之所云。通生死以爲量兮,夫何人之足怨。
又叶烏貫切,音腕。【前漢·敘傳述高祖紀】項羽畔換,黜我巴漢。西土宅心,戰士憤怨。 【精蕰】从命。【轉注】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