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平餘(平余)

拼音 píng yú

注音 ㄆㄧㄥˊ ㄩˊ

平餘 词语解释

解释
清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清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乾隆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乾隆二年,四川省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
© 汉典

平餘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平余

  • 平余亦称“余平”。清代地方财政在上缴正项钱粮时额外提解给户部的银两。平余属于地丁附加。清代初期,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时,每1000两随解平余银25两,称“随平陋规”,由户部官吏分用。雍正元年至八年 (1723—1730),户部用平余银弥补巨额亏空。其后,平余银一半归户部,一半留地方。乾隆元年 (1736年),政府规定平余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为“养廉”。乾隆二年,四川巡抚硕色奏请于耗羡之外,每100两提解0.6两归公,以充各衙门之用,名曰平余。乾隆不同意,下令禁革。实际上明去暗存,且视同正款,终清之世,究未革除。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憑愚
      2. 平愉
      3. 屏語
      4. 平裕
      5. 萍寓
      6. 屛閾
      7. 屛語
      8. 平愉
      9. 屏開金雀
      10. 憑怒
      11. 缾錫
      12. 萍實
      13. 憑票
      14. 屏着
      15. 越踰
      16. 乘輿
      17. 鶴魚
      18. 望魚
      19. 寡虞
      20. 寒魚
    相关词语
      1. 平安就是福
      2. 平面雕刻
      3. 平平整整
      4. 平冕
      5. 平亭
      6. 平裝
      7. 劍合延平
      8. 決平
      9. 三平
      10. 刷平
      11. 戰爭與和平
      12. 丕平
      13. 餘裕
      14. 餘藏
      15. 餘貯
      16. 餘帶
      17. 餘數
      18. 餘文
      19. 血餘
      20. 空餘
      21. 一覽無餘
      22. 爨下餘
      23. 賈餘
      24. 羨餘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