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山東梆子(山东梆子)

拼音 shān dōng bāng zi

注音 ㄕㄢ ㄉㄨㄥ ㄅㄤ ˙ㄗ

山東梆子 词语解释

解释
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
国语辞典
山东梆子shān dōng bāng ziㄕㄢ ㄉㄨㄥ ㄅㄤ ˙ㄗ
  1. 流行于山东一带与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的剧种。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乐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戏曲剧目有四百余出。

© 汉典

山東梆子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山东梆子

  •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 2008年6月7日,山东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膻腸
      2. 芟刈
      3. 柵塘
      4. 苫房
      5. 膻薌
      6. 刪定郞
      7. 思所逐之
      8. 囡仔
      9. 何德堪之
      10. 折而族之
      11. 洋名字
    相关词语
      1. 山瓶
      2. 山虞
      3. 山砠
      4. 山峽
      5. 山雨欲來
      6. 山硤
      7. 祁山
      8. 庫勒山
      9. 錦綉河山
      10. 樵山
      11. 堆集如山
      12. 百果山
      13. 子婿
      14. 子鵝
      15. 子客
      16. 子濯
      17. 子皋
      18. 子細
      19. 小姨子
      20. 趕場子
      21. 私淑弟子
      22. 阿武子
      23. 錛子
      24. 嗤怪子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