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hǐ

ㄕˇ

部首 女

部外 5

总笔画 8

乨 兘 𠃭 𠙉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9CB

左右结构

53154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vckg

vir

zmzj

43460

拼音 shǐ

注音 ㄕˇ

部首 女 部外 5总笔画 8

统一码 59CB笔顺 53154251

常 通 标

始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始

shǐ ㄕˇ

  1.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终。~祖。~创。周而复~。
  2. 才,刚才:方~。~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

英语 begin, start; then, only then

德语 Anfang, anfangen (V)​,Shi (Eig, Fam)​,dann, nur dann

法语 début,origine,commencement,commencer

© 汉典

始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始 shǐ

〈名〉

(1)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2) 同本义。与“终”相对 [begin;start]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始卒(开始和终止);始室(始娶的妻子,元配夫人);始基(初立的基业);自始至终

(4) 过去,从前 [past]

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左传》

(5) 根本,本源 [foundation]

坚树在始。——《国语》。韦昭注:“始,根本也。”

(6) 姓

词性变化

◎ 始 shǐ

〈副〉

(1) 当初,在最初的时候 [at first]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始春(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始愿(最初的志愿);欲善终,应善始;始初(开始,起初);始闻其语(当初听到他的话)

(3) 曾,尝 [before long]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 刚刚;才 [just, only then]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然后;随之;立刻就 [then]

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惟以海参煮食,始能稍安。——《镜花缘》

(7) 仅仅,只 [only]

访古始及平台间。—— 唐· 李白《梁园吟》

◎ 始 shǐ

〈动〉

(1) 谋划 [plan and contrive]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马瑞辰通释:“始亦谋也。爰始爰谋,犹言是究是图也。”

(2) 滋生 [breed]

君子念始之者也。——《礼记》。郑玄注:“始,犹生也。”

常用词组


始创始端始而始料始乱终弃始马始末始业始终始终如一始祖始作俑者
© 汉典

始 國語辭典

始ㄕˇshǐ
名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副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ㄕˋshì
副
  1. (一)​1.2.之又音。

© 汉典
【丑集下】【女】 始·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始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 始·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古文〕𠃭乨兘𠙉【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𠀤音𦰯。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

又七始,華始,𠀤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又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幓。

又山名。【山海經】東始之山多蒼玉。

又州名。屬廣漢郡,魏攺始州。宋攺隆慶府爲始州。

又式吏切,音試。【毛晃曰】本始之始上聲,易資始,大始之類是也。方始爲之始去聲,禮月令桃始華,蟬始鳴之類是也。幓字原从車从參。或作襂縿。

© 汉典
【卷十二】【女】

始 《说文解字》

【卷十二】【女】
『說文解字』

女之初也。从女台聲。詩止切〖注〗𠃭、乨、兘、𠙉,古文。

『說文解字注』

(始)女之初也。釋詁曰。初、始也。此與爲互訓。初、裁皆衣之始也。基者、牆之始也。凡言之者皆分別之䛐。有叚殆爲始者。七月毛傳云殆始也是也。从女。台聲。詩止切。一部。按凡始事有急緩之殊。不得云有二義。今人乃爲之二音。緩者讀去聲。月令紀節物用始字十餘。而蟬始鳴獨市志反。其亦庸人自擾也矣。

© 汉典

始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唐代读音 *shiə̌日语读音 HAJIMERU HAJIME HAJIMARU韩语罗马 SI现代韩语 시越南语 thuỷ

客家话 [梅县腔] chii3 chi3 [宝安腔] ci3 [客英字典] chi3 [东莞腔] ci3 [海陆腔] shi3 chi3 [客语拼音字汇] si3 [台湾四县腔] sii3 cih3 [陆丰腔] chi3 [沙头角腔] ci3粤语 ci2潮州话 si2

近代音 審母 支思韻 上聲 史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止韻 上聲 始小韻 詩止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咍部 ;王力系统:書母 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始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㚸」 龏㚸方鼎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2434「始」 說文‧女部「始」 睡.日甲40「始」
「」 乙未鼎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2425
「㚸」 保侃母壺西周早期集成9646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乨
兘
𠃭
𠙉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兘(shi3)
    2. 駛(shi3)
    3. 㹬(shi3)
    4. 䦠(shi3)
    5. 史(shi3)
    6. 矢(shi3)
    7. 𠂕(shi3)
    8. 驶(shi3)
    9. 䒨(shi3)
    10. 狶(shi3)
    11. 痑(shi3)
    12. 屎(shi3)
同部首
    1. 㛓
    2. 媒
    3. 婯
    4. 娼
    5. 妅
    6. 㚳
    7. 婑
    8. 㜉
    9. 娂
    10. 嬷
    11. 㚦
    12. 嫱
同笔画
    1. 㦱
    2. 饴
    3. 奇
    4. 㸬
    5. 法
    6. 若
    7. 䌹
    8. 弦
    9. 沮
    10. 坭
    11. 泫
    12. 贮
小学古诗词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 《采莲曲》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宋·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初中古诗词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