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噤若寒蟬(噤若寒蝉)

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注音 ㄐㄧㄣˋ ㄖㄨㄛˋ ㄏㄢˊ ㄔㄢˊ

噤若寒蟬 词语解释

解释

◎ 噤若寒蝉 jìnruòhánchán

[silent as the cicad in winter] 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嘌若寒蝉。——鲁迅《两地书》

-----------------
国语辞典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ㄐㄧㄣˋ ㄖㄨㄛˋ ㄏㄢˊ ㄔㄢˊ
  1. 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乃以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语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如:「自从被上司数落之后,他便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发表意见了。」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直言不讳

英语 to keep quiet out of fear (idiom)​

法语 (expr. idiom.)​ garder le silence par peur

© 汉典

噤若寒蟬 成语解释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示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 汉典

噤若寒蟬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噤若寒蝉

  • 噤若寒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ìn ruò hán chán,原指像冬季的蝉那样停止鸣叫。后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進白
      2. 禁文
      3. 晉朝
      4. 進口稅
      5. 勁力
      6. 進針
      7. 孱孱
      8. 聽讒
      9. 潺潺
      10. 崖巉
      11. 受廛
      12. 問禪
    相关词语
      1. 噤森森
      2. 噤滲
      3. 噤齘
      4. 噤害
      5. 噤吟
      6. 噤唫
      7. 凍噤
      8. 寒噤
      9. 吻噤
      10. 打了個寒噤
      11. 口噤
      12. 廝噤
      13. 蟬連
      14. 蟬緌
      15. 蟬聯蠶緒
      16. 蟬蜍
      17. 蟬喘雷幹
      18. 蟬冠
      19. 螳螂搏蟬
      20. 鬢蟬
      21. 瘖蟬
      22. 軟枝黃蟬
      23. 燿蟬
      24. 脫殼金蟬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