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tàn

ㄊㄢˋ

部首 口

部外 11

总笔画 14

简体 叹

叹 歎 𡂥 嘆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606

左右结构

251122125111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kakw|kakg

rtlo

jebo

64085

拼音 tàn

注音 ㄊㄢˋ

部首 口 部外 11总笔画 14

统一码 5606笔顺 25112212511134

通

嘆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嘆

tàn ㄊㄢˋ

     ◎ 见“叹”。

英语 sigh, admire

德语 säuseln

© 汉典

嘆 國語辭典

叹ㄊㄢˋtàn
动
  1. 呼出长气,以发抒心中的忧闷感伤。如:「哀叹」、「感叹」、「仰天长叹」、「叹息」。《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2. 称赞。如:「叹为观止」。《浮生六记·卷五·中山纪历》:「庆云见于西方,……观者莫不叹为奇瑞。」通「叹」。

© 汉典
【丑集上】【口】 嘆·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嘆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嘆·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古文〕𡂥【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𠀤音炭。【說文】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與歎同。

又【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𠀤音灘。義同。【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又【大雅】而無永嘆。【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又叶他絹切,音𤩴。【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歎叶上見。

又叶他涓切,音天。【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 汉典
【卷二】【口】

嘆 《说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吞歎也。从口歎省聲。一曰太息也。他案切

『說文解字注』

(嘆)吞歎也。九經字㨾作吞聲也。非。按嘆歎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㒳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歎近於喜。嘆近於哀。故嘆訓吞歎。吞其歎而不能發。詳欠部。从口。歎省聲。他案切。十四部。一曰大息也。此別一義。與喟義同。

© 汉典

嘆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n˥˧ 唐代读音 tɑn tɑ̀n日语读音 NAGEKU NAGEKI韩语罗马 THAN现代韩语 탄越南语 han

客家话 [梅县腔] tan5 [东莞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台湾四县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宝安腔] tan5 [海陆腔] tan5粤语 taan3

近代音 透母 寒山韻 去聲 嘆小空;中古音 透母 寒韻 平聲 灘小韻 他干切 一等 開口;透母 翰韻 去聲 炭小韻 他旦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寒部 ;王力系统:透母 元部 ;

赣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嘆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嘆」 說文‧口部「嘆」「叹」 「嘆」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叹
歎
𡂥
嘆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㶒(tan4)
    2. 䗊(tan4)
    3. 䐺(tan4)
    4. 傝(tan4)
    5. 炭(tan4)
    6. 碳(tan4)
    7. 埮(tan4)
    8. 䀡(tan4)
    9. 㵅(tan4)
    10. 僋(tan4)
    11. 叹(tan4)
    12. 倓(tan4)
同部首
    1. 噴
    2. 哜
    3. 噸
    4. 㗄
    5. 㖽
    6. 㘁
    7. 呃
    8. 咞
    9. 咋
    10. 哱
    11. 咒
    12. 㗇
同笔画
    1. 鋁
    2. 榣
    3. 銞
    4. 輎
    5. 㥯
    6. 銗
    7. 䭼
    8. 𠎪
    9. 㣱
    10. 鄳
    11. 睿
    12. 銱
初中古诗词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