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ì

ㄙˋ

部首 口

部外 10

总笔画 13

司 孠 𢩚 𠻸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5E3

左右结构

2512512251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kmak

rbsmr

jlaj

67220

拼音 sì

注音 ㄙˋ

部首 口 部外 10总笔画 13

基本区 55E3笔顺 2512512251251

通 标

嗣 基本解释

● 嗣

sì ㄙˋ


  1. 接续,继承:~后(以后)。~岁(来年)。~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2. 子孙:后~。~子。

英语 to connect, inherit; descendants, heirs

法语 succéder à,hériter de,descendant,postérité

【漢典】

嗣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嗣 sì

动

(1)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2) 同本义 [inherit sovereignty]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3)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4) 继承;接续 [inherit;continue]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6) 过继 [adopt]。如:嗣母(继母)

(7) 通“司”。主持,掌管 [take charge of;direct]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词性变化


◎ 嗣 sì

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inheritor]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progeny]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5) 姓

◎ 嗣 sì

形

(1) 次,第二的 [second]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大雅·生民》

(2) 又如:嗣岁(来年)

◎ 嗣 sì

副

接着,随后 [later on]。如:嗣后(自此以后)

【漢典】

嗣 國語辭典

嗣ㄙˋsì
動
  1. 繼續、承繼。如:「嗣位」、「嗣業」。唐·韓愈〈河南府同官記〉:「嗣紹家烈,不違其先。」

名
  1. 後代子孫。如:「後嗣」。《書經·大禹謨》:「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唐·柳宗元〈封建論〉:「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2. 接續職務的人。《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

  3. 姓。如漢代有嗣光宙。

【漢典】
【丑集上】【口】 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嗣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古文〕台孠【唐韻】【集韻】【韻會】𠀤祥吏切,音飼。【說文】諸侯嗣國也。从冊从口司聲。【註】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𠕁,故从口。【玉篇】嗣,續也,繼也。【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大禹謨】罰弗及嗣。

又【詩·鄭風】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傳】嗣,習也。【疏】學習音樂。

又姓。【廣韻】風俗通云,衞嗣君後。

又叶音祚。【前漢·敘傳】孝武六子,昭齊無嗣,燕刺謀逆,廣陵祝詛。【註】師古曰,嗣合韻音祚。

【漢典】
【卷二】【𠕋】

嗣 《说文解字》

【卷二】【𠕋】
《說文解字》

諸侯嗣國也。从𠕋从口,司聲。孠,古文嗣从子。祥吏切〖注〗徐鍇曰:“𠕋必於廟。史讀其𠕋,故从口。”

《說文解字注》

(嗣)諸侯嗣國也。引伸爲凡繼嗣之偁。从𠕋口。小徐曰。𠕋必於廟。史讀其𠕋。故从口。按當是从囗、音圍。囗者、國象也。故曰諸侯嗣國。司聲。祥吏切。一部。


(孠)古文嗣。从子。

【漢典】

嗣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sɿ˥˧ 唐代读音 ziə̀日语读音 TSUGU韩语罗马 SA现代韩语 사越南语 tự

客家话 [宝安腔] cu2 [梅县腔] se5 ze5 [客语拼音字汇] ci2 si4 [客英字典] sii5 cih2 [东莞腔] cu3 [海陆腔] sii6 cih2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2 [沙头角腔] cu3粤语 zi6潮州话 se5 se6(sûr sŭr) [潮阳]su5 su6

近代音 心母 支思韻 去聲 似小空;中古音 邪母 志韻 去聲 寺小韻 祥吏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咍部 ;王力系统:邪母 之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嗣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 戌嗣子鼎商代晚期集成2708「嗣」 說文古文「嗣」
「嗣」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嗣」 說文‧冊部
「嗣」 曾姬無卹壺戰國早期集成9710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司
孠
𢩚
𠻸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笥(si4)
    2. 四(si4)
    3. 㚶(si4)
    4. 食(si4)
    5. 肂(si4)
    6. 瀃(si4)
    7. 䂖(si4)
    8. 榹(si4)
    9. 亖(si4)
    10. 飤(si4)
    11. 竢(si4)
    12. 䇃(si4)
同部首
    1. 㘓
    2. 啖
    3. 嘌
    4. 㗜
    5. 嗦
    6. 唻
    7. 㕸
    8. 㖰
    9. 唲
    10. 咭
    11. 㖼
    12. 喖
同笔画
    1. 瑏
    2. 𠍮
    3. 徬
    4. 媹
    5. 剷
    6. 𠍢
    7. 楬
    8. 蒷
    9. 𠙧
    10. 䠺
    11. 𠙤
    12. 𠅸
初中古诗词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先秦·《诗经·郑风》 《子衿》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