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lǚ

ㄌㄩˇ

部首 口

部外 4

总笔画 7

简体 吕

吕 郘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442

上中下结构

2513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ktkf

rhr

jnj

60602

拼音 lǚ

注音 ㄌㄩˇ

部首 口 部外 4总笔画 7

基本区 5442笔顺 2513251

通

呂 基本解释

● 呂

lǚ ㄌㄩˇ《廣韻》力舉切,上語來。魚部。


  1. 「膂」的古字。脊骨。《急就篇》:「尻髖脊膂腰背呂。」
  2. 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漢書•律曆志上》:「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
  3. 通「旅」。客舍。《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自今以來,叚門逆呂……勿鼠(予)田宇。」
  4. 長。《方言》卷六:「呂,長也。宋、魯曰呂。」
  5. 以口相接。清翟瀬《通俗編•婦女》:「《元池説林》:狐之相接也,必先呂。呂者,以口相接。按:此傳奇中猥褻廋語,乃亦有本。」
  6. 古國名。故地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周時賜姓薑。春秋初年為楚所滅。《國語•周語下》:「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
  7. 地名。①呂縣。春秋宋邑。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南。②呂州。春秋晉邑。在今山西省霍州市西南。
  8. 姓。《通志•氏族略二》:「呂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後也。虞夏之際,受封為諸侯。又晋有呂氏,出於魏氏。又後魏有比邱氏,改為呂氏。」

英语 surname; a musical note

德语 Lü (Familienname)​ (Eig, Fam)

法语 (nom de famille)​

【漢典】

呂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呂 lǚ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義:脊樑骨)

(2) 同本義。「膂」的古字 [backbone]

呂,脊骨也。象形。——《說文》

氏曰有呂。——《國語·周語下》。注:「呂之爲言膂也。」

尻髖脊膂腰背呂。——《急就篇》。顏師古注:「呂,脊骨也。」

(3) 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bamboo pitch-pipes used in ancient china]。如:呂律(我國古代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稱「律」,成偶數的六個管稱「呂」,總稱「六呂」、「六律」,簡稱「律呂」)

(4) 通「旅」。客舍 [inn]

自今以來,叚門逆呂,贅婿後父,勿令爲戶,勿鼠田宇。——睡虎地 秦墓竹簡《爲吏之道》

(5) 古國名 [Lǚ state]。故地在今河南省南陽西。周時賜姓姜。春秋初年爲楚所滅

(6) 呂縣 [Lǚ county]。春秋宋邑。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南

(7) 呂州 [Lǚ prefecture]。春秋晉邑。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南

(8) 姓。如:呂仙(呂洞賓);呂望(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

常用詞組


呂不韋呂洞賓呂劇呂宋呂宋菸
【漢典】

呂 國語辭典

呂ㄌㄩˇlǚ
名
  1. 脊椎骨。《說文解字·呂部》:「呂,脊骨也。」同「膂 」。

  2. 參見「律呂 」條。

  3. 姓。如春秋時秦國有呂不韋,宋代有呂惠卿。

【漢典】
【丑集上】【口】 呂·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呂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呂·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𠀤音旅。【說文】脊骨也,象形。昔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書·呂𠛬】惟呂命。【傳】言呂侯見命爲卿。【鄭語】南有荆蠻申呂。【註】申呂,姜姓。【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註】故呂侯國。

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註】周及呂皆國名。濟隂有呂都縣。見【前漢·地理志】。

又縣名,屬楚國。亦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又六呂,隂律也。【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註】小呂一名中呂。

又【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又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又鐘名。【戰國策】大呂𨻰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註】大呂,齊鐘名。【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又【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又【逸周書】擊之以輕呂。【註】劒名。

【漢典】
【卷七】【呂】

呂 《说文解字》

【卷七】【呂】
《說文解字》

𦟝骨也。象形。昔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矦。凡呂之屬皆从呂。膂,篆文呂从肉从旅。力舉切

《說文解字注》

(呂)𦟝骨也。象形。吕象顆顆相承,中象其系聯也。沈氏彤釋骨曰:項大椎之下二十一椎通曰脊骨,曰脊椎,曰膂骨。或以上七節曰背骨,第八節以下乃曰膂骨。力舉切。五部。昔大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矦。周語:大子晉曰: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羣生,共之從孫四嶽佐之。高高下下,疏川道滯。帥象禹之功,度之于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皇天嘉之,胙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胙四嶽國,命爲矦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吕,謂其能爲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按曰共之從孫,賈逵、韋昭皆曰:共,共工也。外傳曰四嶽,內傳曰大嶽,一也,官名也。外傳以祉訓姒,以殷富訓夏,以膂訓呂,以養訓姜。韋解云:呂之爲言膂也,是呂膂各字。呂者,國名。以國爲氏。許云:大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矦。膂爲小篆呂,是許所據國語股肱心膂作股肱心呂,本無二字。後之爲國語學者不得其解,乃以氏曰有呂作古文,股肱心膂作小篆。韋氏習而不察,乃云呂之爲言膂矣,以心呂之意名其地,而矦之,而氏之。潛夫論曰:宛西三十里有呂。酈道元、徐廣、司馬貞說皆同。宛城今南陽府治附郭南陽縣是也。許自序曰:大岳左夏,呂叔作藩,俾矦於許,世胙遺靈。大岳者,許之先也,故詳之。凡呂之屬皆从呂。

(膂)篆文呂,从肉旅聲。呂本古文。以古文爲部首者,因躳从呂也。此二部之例也。秦誓。旅力旣愆。小雅:旅力方剛。古注皆訓爲衆力,不敢曰旅與膂同者,知詩書倘以心膂爲義,則其字當从呂矣。僞君牙襲國語云:股肱心膂。此未知古文無膂,秦文乃有膂也。急就篇:尻寛脊膂要背僂,股腳膝臏脛爲柱。云要背僂,曰脛爲柱,辭意相對。皇象碑本不誤。若顔本膂呂重出。師古不得不以脊內肉、脊骨分釋之,似史游早不識字矣。膂之譌或爲裔。華陽國志:孝子隗通爲母汲江膂水,天爲出平石至江中。江膂水,謂江心水也。

【漢典】

呂 音韵方言

唐代读音 *liǔ日语读音 SEBONE韩语罗马 LYE现代韩语 려 여越南语 lã

客家话 [梅县腔] li1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宝安腔] li1 [海陆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沙头角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陆丰腔] li1粤语 leoi5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呂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呂」 陳160合6778 「呂」 貉子卣西周早期集成5409 「呂」 郭.緇.26 「呂」 說文‧呂部   「呂」 「吕」 「呂」
  「呂」 效父簋西周早期集成3822   「膂」 說文或體        
  「鋁」 余贎乘兒鐘春秋晚期集成183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吕
郘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偻(lv3)
    2. 穭(lv3)
    3. 膂(lv3)
    4. 膐(lv3)
    5. 儢(lv3)
    6. 僂(lv3)
    7. 褛(lv3)
    8. 屡(lv3)
    9. 侣(lv3)
    10. 稆(lv3)
    11. 絽(lv3)
    12. 焒(lv3)
同部首
    1. 嚬
    2. 噼
    3. 呤
    4. 哃
    5. 嗂
    6. 呕
    7. 噇
    8. 㕦
    9. 咐
    10. 哠
    11. 吗
    12. 嘽
同笔画
    1. 抡
    2. 佇
    3. 判
    4. 祀
    5. 轪
    6. 弄
    7. 㐘
    8. 㤋
    9. 坏
    10. 飏
    11. 抅
    12. 苍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