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厂( hǎn),昔声。“厂”,象山崖形。本义:磨刀石)
(2) 同本义。一说相当于现在的金刚钻 [wetstone]
厝,厉石也。——《说文》。
佗山之石,可以为厝。——《诗·小雅·鹤鸣》
(3) 〈方〉∶房屋。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 [house]。
如:话未说完,前厝忽然传来怒骂声
词性变化
动
(1) 安置,措置 [place]
故书则必如将废厝。——《考工记·梓人》
抱火厝积薪之下。——《汉书·贾谊传》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又如:厝顿(处置;安顿);厝生(安身;谋生);厝火燎原(放火燎原,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2) 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 [place a coffin in a temporary shelter pending burial]。
如:厝所(停放灵柩的处所);厝房(停放棺柩的小房);厝兆(安葬)
常用词组
【漢典】
厝 國語辭典
名
-
磨刀石。《說文解字·厂部》:「厝,厝石也。」
動
-
安置。《戰國策·魏策二》:「王厝需於側以稽之,臣以為身利而便於事。」《後漢書·卷三○·郎顗傳》:「征營惶怖,靡知厝身。」通「措」。
-
停放靈柩待葬。如:「安厝」。《文選·潘岳·寡婦賦》:「痛存亡之殊制兮,將遷神而安厝。」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