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内阁(內閣)

拼音 nèi gé

注音 ㄣㄟˋ ㄍㄜˊ

内阁 词语解释

解释

◎ 内阁 nèigé

(1) [cabinet]

(2) 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

(3) 明清两代的中央政务机构

(4) 古时指贵族妇女居住的内室

-----------------
国语辞典
内阁nèi gé ㄋㄟˋ ㄍㄜˊ
  • 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宋.苏轼〈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 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 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 妇女的居室。《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 汉典

内阁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内阁 (汉语词语)

  • 内阁:是对组成中央政府的各行政权力机关的一种总称谓。内阁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中国,而英国的内阁却是出现于18世纪。
  • 内阁是一些国家中央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渊源于英国由贵族组成的枢密院,原为英王的最高咨询机关。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王威廉三世任命少数议员为枢密院成员,又选出议会中最有势力一派的领袖负责,共商政务。该组织被称为内阁。1717年起,由于乔治一世为日耳曼人不懂英语,故经常不参加内阁会议,内阁也逐渐摆脱国王控制,成为掌管全国政务的组织。
-----------------

wikipedia

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

内阁的起源

内阁的中文词源来自明朝,而阁这一名称可以上溯至唐朝。按唐制,群臣平日于宣政殿(又叫衙)觐见皇帝,叫做常参。每月朔日、望日则在紫宸殿(又叫阁)觐见皇帝,因紫宸殿在宣政殿后,所以叫做入阁。

但作为现代国家机构的用法则源自英国。英文的Cabinet一词在政治上指的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所以明清的内阁并非完全等同于西方之“Cabinet”。

中国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执政期间,因中书省丞相胡惟庸相权过大而架空君权,在诛杀胡惟庸后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并禁止后代再设。之后明成祖参照唐宋,设内阁置正五品大学士作为秘书兼顾问组织代之,本意为将其权力降低,事实上由于皇帝的信任,部分居首位的大学士(内阁首辅)权力可以与宰相相比,首辅制于明宪宗成化年间(1464年—1487年)臻至成熟;历代著名的大学士包括三杨、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等。

清朝时内阁权力始消减,部分内阁权力转移至六部均分,而自雍正帝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在政治决策上的地位,并完全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晚清立宪运动后,于191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内阁——庆亲王内阁。

英国

在英国历史上,内阁是秘密议会的继承者。现在内阁的理念一般相信源自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乔治一世来自汉诺威(今德国),故英文不甚流利,于是敕令以辉格党党魁华波尔爵士[2]统领内阁,为国王主持军政会议,也成为了内阁首相制度的滥觞。

现在大部分君主立宪制国家都采用了这种制度,就算是非英语使用者,对英国政治陌生的政权,也因而非常依赖这种顾问团体。

内阁的种类

实行议会制(或称内阁制)的国家(如德国、亦包括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由内阁掌握,来自议会多数党或几个党派的阁员(大臣、部长、无任所阁员等)组成内阁,内阁以总理或首相为首,向国会负责,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们必须公开支持内阁所作出的所有决定。如果阁员不同意首相的决策,可以自动辞职或被首相解除职务。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如美国),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掌握在总统,内阁阁员由总统任命的各行政部门部长组成,一般被视为总统领导下的高级官员会议,而总统亦可有内阁以外的其他幕僚机构向其提供意见。阁员一般只负责其所领导的范畴,不实行集体负责制。如果阁员不同意总统的决策,可以自动辞职或由总统解除职务。

双首长制(或称半总统制),含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的元素,一般有类似议会制的由部长所组成内阁,内阁以总理为首,向国会负责。双首长制国家总统的行政权力在各国略有不同,一般在国防、外交事务上有较大的决策权,尤其在总统所属政党派并非议会的大多数党派的情况,而内阁则在内政方面有较大的决策权。相反,如属同一党派,总统可能享有更全面的行政权力。此制度以法国为代表。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哪个
    2. 那些
    3. 那些个
    4. 犀革
    5. 仙风道格
    6. 珠蛤
    7. 厘革
    8. 枝格
    9. 筋骼
相关词语
    1. 内班
    2. 内助之贤
    3. 内吸剂
    4. 内详
    5. 内情
    6. 内治
    7. 封内
    8. 五内
    9. 数内
    10. 凿内
    11. 支内
    12. 化内
    13. 阁学
    14. 阁老
    15. 阁子
    16. 阁路
    17. 阁帖
    18. 阁主
    19. 靠阁
    20. 石渠阁
    21. 贾阁
    22. 在野内阁
    23. 影子内阁
    24. 云阁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