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八識(八识)

拼音 bā shí

注音 ㄅㄚ ㄕˊ

八識 词语解释

解释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
国语辞典
八识bā shìㄅㄚ ㄕˋ
  1.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 汉典

八識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八识

  • 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阿赖耶识心体的人,即是证得本觉智的圣者。世尊开、示、悟、入如来藏妙理,是佛法迥异于世间宗教的精髓所在,六识论否定第七、八二识,则失去佛法本质。佛法是义学,菩萨五十二阶位皆可实证和现观。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跋識
      2. 霸市
      3. 拔士
      4. 罷市
      5. 巴士
      6. 八師
      7. 疤瘌流星的
      8. 巴火
      9. 巴頭探腦
      10. 扒房
      11. 巴爾貝里尼宮殿
      12. 巴家做活
      13.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14. 媮食
      15. 安食
      16. 琅邪臺刻石
      17. 因噎廢食
      18. 抉拾
    相关词语
      1. 八大王
      2. 八大錘
      3. 八太爺
      4. 八經
      5. 八搭麻鞋
      6. 八跪
      7. 烏龜亡八
      8. 零七碎八
      9. 第八
      10. 丁八
      11. 二五八
      12. 喊七叫八
      13. 識度
      14. 識幾
      15. 識用
      16. 識別信號
      17. 識量
      18. 識神
      19. 小見識
      20. 好相識
      21. 鐫識
      22. 謹識
      23. 膚見謭識
      24. 腦識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