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八十四調(八十四调)

拼音 bā shí sì diào

注音 ㄅㄚ ㄕˊ ㄙˋ ㄉㄧㄠˋ

八十四調 词语解释

解释
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七年乐议中郑译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明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
国语辞典
八十四调bā shí sì diàoㄅㄚ ㄕˊ ㄙˋ ㄉㄧㄠˋ
  1. 我国古代音乐的宫调理论中,以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徵七声音阶配合黄钟、大吕、大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吕定音,共可得八十四调。如黄钟宫、大吕宫即以黄钟或大吕为宫音。《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尽皆和合。」

© 汉典

八十四調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八十四调

  • 最早提出八十四调理论的是梁武帝萧衍,《隋书·音乐志》
  • 记载,他自造四通十二笛,又引入五正、二变之音,旋相为宫,故十二笛可得八十四调。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巴朗孜闊木
      2. 巴南牆望
      3. 巴賨
      4. 巴兒狗
      5. 巴解
      6. 扒皮
      7. 幹掉
      8. 排掉
      9. 拔掉
      10. 扔掉
      11. 失掉
      12. 鵩吊
    相关词语
      1. 八族
      2. 八度音程
      3. 八寅
      4. 八方支援
      5. 八文十二
      6. 八旗制度
      7. 尺八
      8. 第八
      9. 烏龜王八
      10. 零七碎八
      11. 烏龜忘八
      12. 夾七夾八
      13. 調行
      14. 調疊
      15. 調啖
      16. 調整
      17. 調數
      18. 調坎
      19. 音調
      20. 函調
      21. 琴瑟失調
      22. 窯調
      23. 宣調
      24. 別調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