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偷聲(偷声)

拼音 tōu shēng

注音 ㄊㄡ ㄕㄥ

偷聲 词语解释

解释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 2.形容暗地小声说话。
-----------------
国语辞典
偷声tōu shēngㄊㄡ ㄕㄥ
  1. 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 〈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

  2. 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 汉典

偷聲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偷声

  •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像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偷生
      2. 偸生
      3. 媮生
      4. 偸聲
      5. 投生
      6. 媮生
      7. 偷生
      8. 頭繩
      9. 偸生
      10. 頭生
      11. 偸長
      12. 偸期
      13. 媮惰
      14. 偸盜
      15. 偸漢子
      16. 偸稅
      17. 門下晩生
      18. 初中生
      19. 利用厚生
      20. 高四生
      21. 小留學生
      22. 慷慨捐生
    相关词语
      1. 偷越
      2. 偷託
      3. 偷弛
      4. 偷光
      5. 偷睛
      6. 偷拍
      7. 明搶暗偷
      8. 慣偷
      9. 狗偷
      10. 呴偷
      11. 放偷
      12. 語偷
      13. 聲勢熏灼
      14. 聲交
      15. 聲碟機
      16. 聲嗽
      17. 聲入心通
      18. 聲鄉
      19. 讙聲
      20. 附耳射聲
      21. 啞聲
      22. 善聲
      23. 令聲
      24. 九聲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