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俳赋(俳賦)

拼音 pái fù

注音 ㄆㄞˊ ㄈㄨˋ

俳赋 词语解释

解释
1.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等。
-----------------
国语辞典
俳赋pái fùㄆㄞˊ ㄈㄨˋ
  1. 一种赋体。以字句雕琢、行文骈俪为特色,盛行于六朝。也称为「排赋」、「骈赋」。

© 汉典

俳赋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俳赋

  • 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赋体的一类。即骈赋。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俳”的本义是游戏。宋代称对句为“俳语”,因称注重对仗的赋为“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所以又称之“骈赋”。魏文帝曹丕说“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表明汉末魏初作赋追求词藻华丽的趋势。其结果是讲究对偶,以为丽辞,“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文心雕龙》·丽辞》)。到南朝齐、梁后,崇尚声律,于是词藻、用事、声律都通过对偶字句表现出来,对偶更为工巧。所以元代祝尧总结说:“建安七子,独王仲宣(粲)辞赋有古风。至晋陆士衡(机)辈《文赋》等作,已用俳体。流至潘岳,首尾绝俳。迨沈休文(约)等出,四声八病起,而俳体又入于律矣。徐(徐□、徐陵)、庾(庾肩吾、庾信)继出,又复隔句对联,以为骈四俪六;簇事对偶,以为博物洽闻;有辞无情,义亡体(指古赋)失。此六朝之赋所以益远于古。”其论大体中肯。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拍浮
      2. 排拂
      3. 拍抚
      4. 排水量
      5. 徘徊不定
      6. 排枪
      7. 排比
      8. 排放
      9. 排陷
      10. 电覆
      11. 托附
      12. 俛附
      13. 巨富
      14. 荆妇
      15. 迹附
    相关词语
      1. 俳文
      2. 俳笑
      3. 俳谐体
      4. 俳诙
      5. 俳调
      6. 俳长
      7. 谈俳
      8. 瘖俳
      9. 谐俳
      10. 官俳
      11. 倡俳
      12. 罪俳
      13. 赋里
      14. 赋畀
      15. 赋给
      16. 赋归来
      17. 赋银
      18. 赋材
      19. 草赋
      20. 鹏赋
      21. 正赋
      22. 牺赋
      23. 辞赋
      24. 李诗谢赋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