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人性論(人性论)

拼音 rén xìng lùn

注音 ㄖㄣˊ ㄒㄧㄥˋ ㄌㄨㄣˋ

人性論 词语解释

解释
  •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一般指离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剥削阶级人性论。人的本质,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社会性的人性通常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因此不能离开人的阶级性去解释人性。但是社会性并不等同于阶级性,把具有社会性的人性完全归结为人的阶级性,也是不确切的。
  • © 汉典

    人性論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人性论 (英国大卫·休谟著书籍)

  • 《人性论》是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创作的哲学著作,以三卷本出版,前两卷(《论知性》与《论情感》)于1739年出版,第三卷(《论道德》)于1740年出版。
  • 《人性论》从社会角度而非自然科学角度探讨了基于公共意见与信念而形成的人的社会本性。全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 “论情感”、“论道德”。第一卷阐述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内容。第二卷以感觉性观点说明伦理学和美学问题,认为快乐的感觉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础。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 《人性论》中休谟对人性的分析开启了西方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主义。他认为对于人性的分析不能从理性的抽象原则出发,而应着眼于符合心理法则、表现出价值倾向的现实的个人。他对人性透彻的分析以及对道德善恶标准的界定,为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提供了论说的话题。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仁人君子
      2. 仁心仁術
      3. 仁人
      4. 仁丹胡
      5. 仁決
      6. 仁佛閣
      7. 危言覈论
    相关词语
      1. 人心歸向
      2. 人細鬼大
      3. 人之子
      4. 人猿
      5. 人防
      6. 人學
      7. 庸醫殺人
      8. 說話人
      9. 牀頭人
      10. 受僱人
      11. 沖虛真人
      12. 吉卜賽人
      13. 論薦
      14. 論功
      15. 論貴粟疏
      16. 論人
      17. 論敵
      18. 論學
      19. 謗論
      20. 虛論
      21. 易學象數論
      22. 書論
      23. 危言覈論
      24. 宏論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