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五斗米道

拼音 wǔ dǒu mǐ dào

注音 ㄨˇ ㄉㄡˇ ㄇㄧˇ ㄉㄠˋ

五斗米道 词语解释

解释
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晋后开始分化。至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
国语辞典
五斗米道wǔ dǒu mǐ dàoㄨˇ ㄉㄡˇ ㄇㄧˇ ㄉㄠˋ
  1. 东汉张陵所创的宗教。参见「道教」条。

英语 Way of the Five Pecks of Rice (Taoist movement)​, Way of the Celestial Master

© 汉典

五斗米道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五斗米道

  •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派。东汉顺帝(公元125—144)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主要在农民中传播。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又因道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初入道者名为“鬼卒”,骨干称“祭酒”,以“治”为传教单位。传说汉安二年(公元143)已发展为二十四治,绝大多数分布于今四川境内。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相传还信奉《太平经》、《正一经》和《五斗经》等。张道陵死后,传子衡;张衡死后,传子鲁。东汉末,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近30年,建安二十年(215)降于曹操。西晋后,五斗米道开始分化,一部分在士大夫中传播,一部分流传于农民中。南北朝时,在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423—451在位)的支持下,“革新”天师道,创立了以礼拜修炼为主要形式的新天师道,为北天师道;在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吸收佛教思想和仪式,创立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为南天师道。唐宋两代,南北天师道同上清、净明、灵宝各派并行于世,并逐渐合流,到元代都归并于正一道,又称正一派。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侮夺
      2. 武當派
      3. 武斷專橫
      4. 舞臺秀
      5. 午灵
      6. 忤耳
      7. 籼稻
      8. 羽翿
      9. 愍悼
      10. 監守自盜
      11. 攻盜
      12. 霜稻
    相关词语
      1. 五衷
      2. 五極
      3. 五臟廟
      4. 五总龟
      5. 五純
      6. 五方杂处
      7. 蜀五
      8. 郑五
      9. 十十五五
      10. 龙飞九五
      11. 破五
      12. 捱三顶五
      13. 道在人爲
      14. 道巾
      15. 道决
      16. 道記
      17. 道德认识
      18. 道賀
      19. 绕道
      20. 吾道
      21. 係道
      22. 賈道
      23. 馳道
      24. 黄土道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