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二人轉(二人转)

拼音 èr rén zhuàn

注音 ㄦˋ ㄖㄣˊ ㄓㄨㄢˋ

二人轉 词语解释

解释

◎ 二人转 èrrénzhuàn

[a song-and-dance duet popular in the Northeast] 曲艺的一种。亦名双玩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由二人表演,作一旦一丑,以唱、说、做、舞、绝为主要手段敷演故事

-----------------
国语辞典
二人转èr rén zhuǎnㄦˋ ㄖㄣˊ ㄓㄨㄢˇ
  1. 一种戏曲曲艺。流行于东北各地。以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而成。用唢呐、板胡、竹板、锣鼓等伴奏,由二人舞蹈说唱,以五至八支曲牌联缀,演唱故事。

英语 genre of song-and-dance duet popular in northeast China

© 汉典

二人轉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二人转 (中国东北地区民间戏曲)

  • 二人转(Er ren zhuan),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 二人转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貳樞
      2. 貳志
      3. 貳饌
      4. 貳君
      5. 貳豫
      6. 貳卿
      7. 華饌
      8. 裝撰
      9. 誆賺
      10. 編撰
      11. 遺篆
      12. 兒女英雄傳
    相关词语
      1. 二極管
      2. 二駕
      3. 二元方程式
      4. 二晉
      5. 二疊系
      6. 二舌
      7. 丁一確二
      8. 知其一不知其二
      9. 一二
      10. 功一美二
      11. 少一缺二
      12. 君命無二
      13. 轉換器
      14. 轉物
      15. 轉禍爲祥
      16. 轉轉相因
      17. 轉般法
      18. 轉售
      19. 溜轉
      20. 參回斗轉
      21. 倒轉
      22. 鬪轉
      23. 超負荷運轉
      24. 稔轉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