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èr

ㄦˋ

部首 二

部外 0

总笔画 2

弍 貳 𠄠 𢎐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4E8C

单一结构

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fgg

mm

bd

10100

拼音 èr

注音 ㄦˋ

部首 二 部外 0总笔画 2

统一码 4E8C笔顺 11

常 通 标

二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二

èr ㄦˋ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2. 双,比:独一无~。
  3. 两样,别的:~话。不~价。

英语 two; twice

德语 zwei (2)​ (Num)​,Radikal Nr. 7 = zwei (2)​ (Sprachw)

法语 deux,2,stupide (dialecte pékinois)​

© 汉典

二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二 èr

[数]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two]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twenty]。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two hundred]。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two thousand]。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second]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词性变化

◎ 二 èr

〈形〉

(1) 两样;有区别 [different]。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be double-minded;disloyal]。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常用词组


二把刀二把手二百五二遍苦二部制二茬罪二产妇二重唱二重根二重性二重奏二次多项式二次方程二次革命二次函数二代,二代的二道贩子二等二等舱二地主二房二房东二分点二伏二副二杆子二鬼子二号人物二胡二话二话不说二黄二皇帝二婚头二进宫二进制二赖子二老二愣子二流二流子二轮车二门二乔二人台二人转二三子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史二世二竖二万五千里长征二项式二项式定理二氧化碳二氧化物二意二元方程式二指二至圈
© 汉典

二 國語辭典

二ㄦˋèr
名
  1. 介于一和三之间的自然数。如:「一、二、三……。」大写作「贰」,阿拉伯数字作「2」。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 次序排第二的。如:「第二名」。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褭褭十三余,荳蔻梢头二月初。」

  2. 不专一的、两样的。《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其子有二心,故废之。」《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卫大经传》:「卓然高行,口无二言。」

动
  1. 改变。《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2. 并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 汉典
【子集上】【二】 二·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二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二】 二·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又巽二,風神名。

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𠄠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𠄞𠄠𠄟二。

© 汉典
【卷十三】【二】

二 《说文解字》

【卷十三】【二】
『說文解字』

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弍,古文。而至切

『說文解字注』

(二)地之數也。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於一。有一而後有二。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从耦一。耦各本作偶。誤。今正。偶者、桐人也。凡云偶爾用之。耦者、二人竝耕之偁。故凡奇耦字用之。古書或不拘。許必從其朔也。大徐本無一字。非。耦一者、㒳其一也。㒳畫當均長。今人上短下長便是古文上字。三篆亦三畫均長。而至切。十五部。凡二之屬皆从二。


(弍)古文二。

© 汉典

二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ɚ˥˧ 唐代读音 *njì njì日语读音 FUTATSU FUTATABI韩语罗马 I现代韩语 이越南语 nhì

客家话 [海陆腔] ng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梅县腔] ngi5 ng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ngi5 [宝安腔] ngi5 [东莞腔] ngi5粤语 ji6潮州话 no6 (nõⁿ ) ri7 今又音ri6

近代音 日母 支思韻 去聲 二小空;中古音 日母 至韻 去聲 二小韻 而至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灰部 ;王力系统:日母 脂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二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二」 甲540合33933「二」 洹子孟姜壺春秋晚期集成9729「弍」 郭.語3.67上「弍」 說文古文「二」 睡.日乙45「二」
「二」 東周左𠂤壺戰國集成9640「弍」 郭.五.48「二」 說文‧二部
「弍」 糸敬安心君扁壺戰國集成9606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弍
貳
𠄠
𢎐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刵(er4)
    2. 貮(er4)
    3. 弐(er4)
    4. 樲(er4)
    5. 䏪(er4)
    6. 誀(er4)
    7. 貳(er4)
    8. 㛅(er4)
    9. 贰(er4)
    10. 髶(er4)
    11. 佴(er4)
    12. 㒃(er4)
同部首
    1. 亘
    2. 𠄠
    3. 𠄵
    4. 𠄮
    5. 𠄡
    6. 云
    7. 亓
    8. 𠄨
    9. 𠄭
    10. 元
    11. 𠄰
    12. 𠄽
同笔画
    1. 卩
    2. 𠄟
    3. 𠘨
    4. 刁
    5. 𠄍
    6. 入
    7. 丆
    8. 了
    9. 人
    10. 丷
    11. 𠄠
    12. 㔾
小学古诗词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 《村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 《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 《山行》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先秦·《孟子·告子》 《学弈》
初中古诗词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清·纪昀 《河中石兽》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清·纪昀 《河中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清·纪昀 《河中石兽》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