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乾霍亂(干霍乱)

拼音 gān huò luàn

注音 ㄍㄢ ㄏㄨㄛˋ ㄌㄨㄢˋ

乾霍亂 词语解释

解释
1.中医学病症名。俗称"绞肠痧"。指霍乱之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绞痛者。 2.白忙乱。
-----------------
国语辞典
干霍乱gān huò luànㄍㄢ ㄏㄨㄛˋ ㄌㄨㄢˋ
  1. 中医指患者腹中绞痛,吐不出泻不出的疾病。多由饮食不洁引起肠胃闭塞所造成。亦 称为「绞肠痧」。

  2. 比喻无缘无故的忙乱。《金瓶梅.第八二回》:「諕的经济气也不敢出一声儿来,干霍 乱了一夜。」

© 汉典

乾霍亂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干霍乱

  • 病名。突然腹中绞痛,吐泻不得。俗称搅肠痧、斑痧、乌痧胀。多因冷气搏于肠胃,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闭塞经隧,气滞血凝,中气拂乱所致。《诸病源候论·干霍乱候》:“干霍乱者,是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不消,但腹满烦乱、绞痛、短气,其肠胃先挟实,故不吐利。”《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干霍乱,即俗云搅肠痧,亦由胃气虚,猝中天地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间,上不得吐,下不得泻,以致肠胃绞痛异常,胸腹骤胀,遍体紫黑。”《医宗己任篇·霍乱》:“有干霍乱者,俗名斑痧 ,又名搅肠痧。吐泻不见,面色青冷,腹中绞痛,乃阴阳错乱最恶之候而最易治。急刺委中出血,明矾末调饮探吐,或用菜油探吐,兼用碗刮背上,用苎麻根蘸清菜油,刮夺命穴、督脉后顶、天庭等处,后服砂仁细末数口,连嗳数十声即愈。”除内服药物探吐、急刺委中出血外,并可刺十指出血。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甘言美語
      2. 甘棠遺愛
      3. 甘冽
      4. 竿影
      5. 干筴筴
      6. 甘之如飴
      7. 闇乱
    相关词语
      1. 乾坤再造
      2. 乾窦
      3. 乾殭
      4. 乾累
      5. 乾食
      6. 乾柴烈火
      7. 蟶乾
      8. 廕乾
      9. 安乾
      10. 浥乾
      11. 沾乾
      12. 蟬喘雷乾
      13. 亂廝
      14. 亂歲
      15. 亂攛攛
      16. 亂國
      17. 亂失
      18. 亂烘烘
      19. 七慌八亂
      20. 崩亂
      21. 稔亂
      22. 方寸已亂
      23. 猖亂
      24. 翦亂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