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九鼎

拼音 jiǔ dǐng

注音 ㄐㄧㄡˇ ㄉㄧㄥˇ

九鼎 词语解释

解释

◎ 九鼎 jiǔdǐng

(1) [weigh heavily]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国家政权

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后来用九鼎比喻言语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
国语辞典
九鼎jiǔ dǐngㄐㄧㄡˇ ㄉㄧㄥˇ
  1. 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 比喻分量极重。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如:「一言九鼎」。

英语 the Nine Tripod Cauldrons, symbol of state power, dating back to the Xia Dynasty

© 汉典

九鼎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九鼎 (华夏至尊神器)

  • 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 、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阄定
      2. 僦丁
      3. 鬮定
      4. 酒佐
      5. 酒魄
      6. 酒籌
      7. 久滯
      8. 酒罐子
      9. 酒力
      10. 皂頂
      11. 貫頂
      12. 謝頂
      13. 天雷擊頂
      14. 平顶
      15. 到顶
    相关词语
      1. 九州璜
      2. 九天
      3. 九故十親
      4. 九壁
      5. 九山
      6. 九郡
      7.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8. 廬九
      9. 十九
      10. 凍九
      11. 牢九
      12. 出九
      13. 鼎铛
      14. 鼎玺
      15. 鼎呂
      16. 鼎臑
      17. 鼎象
      18. 鼎鑊刀鋸
      19. 觀鼎
      20. 贗鼎
      21. 漢甘露鼎
      22. 染鼎
      23. 燃鼎
      24. 大烹五鼎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