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 yì hé tuán

注音 ㄧˋ ㄏㄜˊ ㄊㄨㄢˊ

义和团 词语解释

解释
  • 清末我国北方人民自发组织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原名“义和拳”,开始活动于山东,不久扩展到北方各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义和团奋起抗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后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联合进攻下失败。参见“义和拳 ”。
  • -----------------
    国语辞典
    义和团yì hé tuánㄧˋ ㄏㄜˊ ㄊㄨㄢˊ
    1. 清末光绪年间的秘密会党。创于嘉庆时,蔓衍山东,为白莲教之一支,传习拳棒,附托神鬼,诈言可以刀枪不入。清季外侮日深,义和团则乘民间郁愤,倡言扶清灭洋,乃为朝廷守旧派所鼓励、袒护,欲借以驱除外人,于是焚杀劫掠,横行京、津间,导致英、俄、法、德、义、日、美、奥等八国联军陷京师,孝钦后及德宗避走西安,后签订辛丑条约而讲和。

    © 汉典

    义和团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义和团

  •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从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是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 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史学家又把这次事件称为“庚子国变”或“八国联军之役”。部分西方国家也使用“拳乱”的名称(Boxer Rebellion)。日本则有人称为“北清事变”。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意调
      2. 驿料
      3. 易同反掌
      4. 悒戚
      5. 裛妆
      6. 意宪
      7. 骞抟
      8. 抟抟
      9. 鵍鷒
      10. 断剸
      11. 扶抟
      12. 风抟
    相关词语
      1. 义愤填胸
      2. 义嗣
      3. 义状
      4. 义肝忠胆
      5. 义樽
      6. 义舍
      7. 负德背义
      8. 显义
      9. 经义
      10. 法西斯主义
      11. 爱国主义
      12. 乐观主义
      13. 团香
      14. 团空
      15. 团司
      16. 团焦
      17. 团团转
      18. 团结一致
      19. 糍团
      20. 小龙团
      21. 乡团
      22. 银团
      23. 麝团
      24. 饭团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