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中溼(中湿)

拼音 zhōng shī

注音 ㄓㄨㄥ ㄕ

中溼 词语解释

解释
  • 中医病名。泛指由于外感或内伤湿邪引起的一些症候,如皮肤顽麻、喘满、肿胀、腰胯重痛、肢节不利等。
  • © 汉典

    中溼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中湿

  • “中湿”为中医术语。
  • 脉浮而缓。湿在表也。脉沉而缓。湿在里也。或弦而缓。或缓而浮。皆风湿相搏也。脉经曰。湿家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而身色似熏黄也。湿者。因坐卧湿地。远行涉水。或冒风雨久着汗衣。多食生冷湿面。酒后多饮冷水。类能致之。不自觉耳。盖湿能伤脾。脾土一亏百病由是生焉。滞而为喘嗽。渍而为呕吐。渗而为泄泻。溢而为浮肿。湿淤热则发黄湿遍体。则重着。湿入关节。则一身尽痛。湿聚痰涎。则昏不知人。至于为身热。为鼻塞。为直视。为郑声。为虚汗。为香港脚。为腹中胀。脐下坚。为小便难。大便自利。皆其症也。治湿之法。必以健脾燥湿分利为主。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之类。或因湿而生痰。故用二陈汤加羌活、防风、酒芩。去风行湿。盖风能胜湿故也。大抵宜微汗及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是其治也。
  • 一论中湿而一身尽痛者。乃风湿相搏。邪在表也。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中師
      2. 鍾師
      3. 中失
      4. 眾世
      5. 眾豕
      6. 重誓
      7. 鍾室
      8. 重視
      9. 鍾師
      10. 終身保險
      11. 鍾下
      12. 忠篤
      13. 鍾念
      14. 鍾胡
      15. 終久
      16. 正明師
      17. 少師
      18. 傅師
      19. 壽詩
      20. 幻師
      21. 打油詩
    相关词语
      1. 中散大夫
      2. 中德
      3. 中心思想
      4. 中秩
      5. 中山酒
      6. 中謁者
      7. 如日方中
      8. 下中
      9. 正中
      10. 臺中
      11. 卒中
      12. 筩中
      13. 溼壁畫
      14. 溼肉伴乾柴
      15. 溼氣
      16. 溼潤
      17. 溼悶
      18. 溼度
      19. 陰溼
      20. 推燥居溼
      21. 燥溼
      22. 乾溼
      23. 煨乾就溼
      24. 寒溼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