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三司

拼音 sān sī

注音 ㄙㄢ ㄙ

三司 词语解释

解释
  • 指三公。
  • 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 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 宋代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 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 -----------------
    国语辞典
    三司sān sīㄙㄢ ㄙ
    1. 三种官职的合称:(1)​ 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唐.章怀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称为「三公」。(2)​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3)​ 后唐迄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皆理财之官。《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4)​明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三司。皆为各行省的文武长官。

    © 汉典

    三司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三司

  • 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三思
      2. 三四
      3. 散絲
      4. 散丝
      5. 三祀
      6. 三巳
      7. 三死
      8. 毵娑
      9. 毿毿
      10. 毿娑
      11. 参参
      12. 參參
      13. 毵毵
      14. 荷絲
      15. 青丝
      16. 調絲
      17. 怆思
      18. 楚思
      19. 鬟丝
    相关词语
      1. 三梭布
      2. 三遠
      3. 三級跳
      4. 三頭
      5. 三节两寿
      6. 三内
      7. 朱三
      8. 不壹而三
      9. 接二連三
      10. 告个么二三
      11. 小癟三
      12. 攢三
      13. 司典
      14. 司政
      15. 司马昭之心
      16.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7. 司间
      18. 司马牛之叹
      19. 庆丰司
      20. 六司
      21. 南北司
      22. 将司
      23. 中司
      24. 门司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