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足

部外 6

总笔画 13

迹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A U+47F1

左右结构

25121211252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khgi|khsm

rmdb

jifl

65192

部首 足 部外 6总笔画 13

统一码 47F1笔顺 2512121125234

䟱 基本解释

英语 (same as 迹) traces, footsteps, to follow up; to search out

© 汉典
【酉集下】【辵】 迹·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迹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䟱”字头,请参考“迹”字。)
【酉集下】【辵】 迹·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古文〕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𨻰迹也。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又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又【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又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又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又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又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又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又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 【集韻】或作𨖊、𨒪。

© 汉典
【卷二】【辵】

迹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䟱”字头,请参考“迹”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步處也。从辵亦聲。蹟,或从足責。𨒪,籒文迹从朿。資昔切〖注〗𨒏,古文迹。

『說文解字注』

(迹)步處也。莊子云。夫迹、履之所出。而迹豈履也。从辵。亦聲。迹本作𨒪。朿聲。故音在十六部。小篆改爲亦聲。則當入五部。而非本部之形聲矣。李陽冰云。李丞相持朿作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


(蹟)或从足責。責亦朿聲也。小雅。念彼不蹟。毛傳。不蹟、不循道也。


(𨒪)籒文迹。从朿。釋獸。鹿其跡速。釋文。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速正𨒪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𨒪𨒪。𨒪之名不嫌專繫鹿也。廣雅。躔?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𨒪、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音匹迹反。集韵云。迹或作?。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或以竄入爾雅。又或以羼入鹿部麌麛二字之閒。其誤可不辯自明矣。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䟴
    2. 䠙
    3. 䠉
    4. 蹄
    5. 䠘
    6. 蹋
    7. 蹲
    8. 䟞
    9. 䠗
    10. 䠇
    11. 躁
    12. 踊
同笔画
    1. 鹌
    2. 羨
    3. 趑
    4. 聕
    5. 絼
    6. 蒓
    7. 搪
    8. 甄
    9. 䊈
    10. 蜎
    11. 榘
    12. 煈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