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jiǎng

ㄐㄧㄤˇ

部首 竹

部外 11

总笔画 17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A U+4243

上下结构

3143145213354412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nhf|tuqf

hvmi

mzrd

88242

拼音 jiǎng

注音 ㄐㄧㄤˇ

部首 竹 部外 11总笔画 17

扩展A 4243笔顺 31431452133544124

䉃 基本解释

● 䉃

jiǎng ㄐㄧㄤˇ


  1. 剖開而未去節的竹子,用來作槳。《説文•竹部》:“䉃,剖竹未去節謂之䉃。”
  2. 古代小孩習字或記事的木制用具。有棱角,呈六面或八面體。《廣雅•釋器》:“䉃,䉉也。”
  3. 席子。《廣雅•釋器》:“䉃,席也。”
  4. 竹。《集韻•漾韻》:“䉃,竹也。”

英语 sliped open bamboo with the joints used as an oar, a board made equipment with angles; children used to practice writing and taking notes in ancient times, mats, bamboo

【漢典】
【未集上】【竹】 䉃·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䉃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 䉃·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廣韻】卽兩切【集韻】子兩切,𠀤音獎。剖竹未去節也。【篇海】一曰觚也。

又【集韻】似兩切,音象。在兩切,音䞪。義𠀤同。

又資良切,音將。席也。

又七亮切,音蹌。竹也。

【漢典】
【卷五】【竹】

䉃 《说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剖竹未去節謂之䉃。从竹將聲。即兩切

《說文解字注》

(䉃)剖竹未去節謂之䉃。謂未去中之相隔者。方言:所以隠櫂謂之𥷃。郭云:搖樐小橛也。按𥷃葢卽䉃字。其始以剖竹去節爲之,後乃以木爲之,改其字作𥷃,作槳。後人又不以名橛而以名櫂矣。从竹將聲。卽㒳切。十部。按此二篆之次當在篸下篆上,則皆得其所矣。

【漢典】

䉃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䉃」說文‧竹部 「䉃」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㯍(jiang3)
    2. 耩(jiang3)
    3. 䙹(jiang3)
    4. 桨(jiang3)
    5. 講(jiang3)
    6. 㢡(jiang3)
    7. 䁰(jiang3)
    8. 勥(jiang3)
    9. 讲(jiang3)
    10. 奨(jiang3)
    11. 傋(jiang3)
    12. 蒋(jiang3)
同部首
    1. 箄
    2. 篎
    3. 篻
    4. 籑
    5. 䈧
    6. 䉆
    7. 笯
    8. 笜
    9. 䈫
    10. 筪
    11. 篡
    12. 簇
同笔画
    1. 瞤
    2. 㩝
    3. 䡪
    4. 䣖
    5. 鍯
    6. 䟆
    7. 嬦
    8. 檣
    9. 鍇
    10. 鎅
    11. 嚑
    12. 謆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