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氵

部外 12

总笔画 15

幽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3FA7

左右结构

441255455452521

五笔

仓颉

郑码

ixxb

euid

vzly

部首 氵 部外 12总笔画 15

统一码 23FA7笔顺 441255455452521

𣾧 基本解释

© 汉典
【寅集下】【幺】 幽·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幽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𣾧”字头,请参考“幽”字。)
【寅集下】【幺】 幽·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𠀤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又【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又【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

又【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又【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又州名。【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又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又國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又姓。【廣韻】出《姓苑》。

又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又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

又【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

© 汉典
【卷四】【𢆶】

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𣾧”字头,请参考“幽”字:)
【卷四】【𢆶】
『說文解字』

隱也。从山中𢆶,𢆶亦聲。於虯切

『說文解字注』

(幽)隱也。𨸏部曰。隱、蔽也。小雅。桑葉有幽。毛曰。幽、黑色也。此謂幽爲黝之假借。玉藻幽衡。鄭云。幽讀爲黝。毛不易字。鄭則易之。周禮牧人陰祀用幽牲。守祧幽堊之。鄭司農皆幽讀爲黝。引爾雅地謂之黝。今本幽黝字互譌。从山𢆶。幽從山猶隱從𨸏。取遮蔽之意。從𢆶者、微則隱也。𢆶亦聲。於虯切。三部。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淣
    2. 溃
    3. 㳅
    4. 澝
    5. 澿
    6. 洸
    7. 溲
    8. 淜
    9. 灩
    10. 潮
    11. 漷
    12. 濎
同笔画
    1. 範
    2. 齑
    3. 蝪
    4. 醂
    5. 䔶
    6. 䊖
    7. 鲪
    8. 熝
    9. 儀
    10. 䆳
    11. 獖
    12. 澒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